这本书江苏连云港GYCT2022应收债权1期,给你一个养猪大王的真实故事
原创: 南阳名人研究 伏牛情缘
按:在中国养猪领域,牧原集团的发展堪称神话,而引领创造这一神话的是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牧原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秦英林。如今,在秦英林的创业地——商圣故里南阳,人们在研究着秦英林成功的奥秘。最近出版的《南阳名人研究·企业家卷》以数万字的篇幅刊发对秦英林的研究文章《秦英林成功秘诀》,字里行间,让我们品味出牧原的神话,来源于秦英林在艰难创业之中所孕育的现代企业家精神。本公众号现予以全文转发,以飨网民朋友。
秦英林成功秘诀
——来自河南牧原集团的报告
“企业是聚合社会方方面面资源的产物,财富的创造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江苏连云港GYCT2022应收债权1期;企业是社会的,财富是人民的,我们万万不能视为己有,我们要有替人民保管财富的思想,在社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要舍我所得。”——秦英林
引子 秦英林话猪
猪,是“吉祥”和“福气”的象征。
在中原大地的南阳盆地,一个以养猪事业为终生目标的创业者,历经27年追索和探求,坐上了“河南首富”的头把交椅,而由江苏连云港GYCT2022应收债权1期他一手培育成长起来的农牧企业牧原集团,已成为国内养殖行业的佼佼者、并代表中国进军国际市场的庞大帝国,企业战略版图覆盖中国17个省(市、区)的80多个县市。这个人,就是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的、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娃——牧原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秦英林。
秦英林与他的牧原集团,如同“芝麻开门”的神奇故事,藏着太多谜底!我们要进入他的故事,不妨先从拜读他的“话猪”经典箴言开始——
展开全文
“猪的一生,是平凡也是伟大的一生。他平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又悄无声息地离开。当人们看不见它的时候,它已经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猪的一生,是快乐的一生。面对付出珍贵的生命,它没有渴求生命的长度,没有计较自己吃了多少,依然是乐呵呵地、快快地生长。
“猪的一生,是充满哲理的一生。当人们还在对生命闵思苦索,对名利难以取舍的时候,猪却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用生命做出了答案。那就是:生命的真谛不在于索取多少,而在于能给社会和他人奉献多少。
“今天,我们不再犹豫,不再把珍贵的时间耗费在对人生价值的讨论上,而是坚定信念,像猪一样少算计,多奉献,创造价值!”
——摘自秦英林《拜猪文》
序曲 神奇的牧原
2019年,中华民族传统“猪年”春节尚未到来,一则重磅消息在互联网迅速蹿红:河南内乡,中国第二个“千万级巨头”企业在这里诞生!
一时间,舆论澎湃,评论、留言迅速霸屏。消息经媒体广泛传播后,有网友在微信留言:业精于“秦”,永不满“猪”!
这个“千万级巨头”企业,指的就是注册地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的牧原集团。而这“八个字”,则是对牧原集团掌舵人、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的激情褒扬。
秦英林,高高的个头,迈步矫健,不胖不瘦的身材颇显精干,眉宇间精神充沛。与他聊天,敏捷的思维如同琴键上跳跃的音符,稍不留神,就被他灵动活跃的思维弄得不知所措。
从当初的“个体户”养殖,到如今燎原大半个中国的企业版图,秦英林用27年的不懈奋斗,创造了一个“惊天”神话。1992年,他从22头猪养起;2019年春节过后,牧原股份总市值连闯800亿元、900亿元、1000亿元三大关口,稳坐河南上市公司“头把交椅”。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当天,总市值达1111亿元,比2014年1月登陆资本市场时的58亿元增长19倍;而在2018年底,牧原股份就已成为近三年来A股市值增幅全国排名第四的上市公司。
奇迹,真的是奇迹!面对牧原的“几何式”增长,人们无不竖指赞叹。
一串串数字,见证着一个痴心养猪企业的豪情跨越。秦英林,这位农民的儿子,这位曾经体制内的大学生,在中国养猪业落后的情况下,扬起了生猪养殖业的深海波澜,在“三农”的广阔疆场上,创造出了中国养猪业的美丽神话。
第一章:“学士猪倌”,总理点赞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李白《南都行》
南阳,自古就是一张名片。
南阳,更是商圣范蠡的故里。
秦英林和他的养猪事业,就发端、成长于这片土地。当越来越多的人评价秦英林是“古有商圣范蠡,今有学士猪倌”时,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学士猪倌”的称谓,来自共和国总理温家宝对秦英林的亲口夸赞。尽管秦英林很不接受把他与商圣范蠡相提并论,但传媒时代的大众就是这样任性。
2009年2月12日,全国“两会”前夕,秦英林受邀和全国相关代表一起到北京中南海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起座谈《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个座谈会上,秦英林不仅畅谈了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看法,还对中国发展养猪产业提出了“四点建议和意见”,引起了总理的关注。温家宝先后18次打断他的发言,和他交流,勉励他多养猪、养好猪,为人民吃上放心猪肉做贡献,并亲切地称赞他是“学士猪倌”。
秦英林的原始创业地在南阳市内乡县。内乡县城东郊外几公里处的默河岸边,就坐落着知名的人文景观商圣苑。这一纪念商圣的处所,在10年前就被秦英林旗下的牧原集团所收购。
如今的商圣苑内郁郁葱葱,生机勃发,人气异常。在秦英林和他的牧原集团生猪产业引领下,这里俨然迸发出了新的商业文明。来此游览的人们祭拜商圣,顿生许多念想,颇感“商圣灵气犹在”!尽管秦英林的“总部”已从内乡县迁往70公里外的南阳市,但内乡作为企业“注册地”,商圣苑仍然是秦英林接待商界精英的圣地。
距离商圣苑不远的灌涨镇水田村的一个小山岗上,曾经是个荒凉的地方,三年前牧原集团的总部就设在这里,而今这里正在改造建设一个现代化生猪养殖培训实习基地。
站在高岗上放眼望去,这里依然保留着当年秦英林二次创业时的不少痕迹:这里有他亲手设计的“筒子形”办公楼,这里有他居住多年的老房子,这里有联合国支持建设的沼气发电项目,这里有他和他的伙伴们供奉的“玉猪”雕塑,这里还有茂密的绿色植被,这里更有场子周围农民们靠养殖场环保处理过的“沼液”而滋润着的那一片又一片、各种各样的绿色产业基地……
在“筒子形”办公楼里,秦英林有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办公室,就是在这里,秦英林和大学生们一起,研究出了一项又一项在国内领先的养殖“内核”技术;就是在这里,秦英林带领大家迎战亚洲金融危机,完成了第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就是在这里,秦英林把一个生长在黄土地里、以生猪养猪为核心的农业企业推向了资本市场的轨道;就是在这里,秦英林引领企业实现了养猪环保的“四级跳”,创造出令行业羡慕的养殖环保新技术,让猪粪尿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而滋养着企业周围农民们赖以生存的黄土地,不但为每亩田地节省化肥200多元,而且还使粮食、瓜果、蔬菜品质显著提升,产量大幅度增长。
古时,商圣范蠡曾“三聚三散”为百姓;而今,秦英林不但养出了“牧原猪”品牌,孕育出“猪文化”、“猪哲学”,而且还养出了现代企业家的责任和品质,心中有人民、肩上有责任、脚下有担当,使自己一手创建的企业始终坚守并弘扬着核心价值理念,为企业周边百姓谋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福利。所以27年来,他获得过“全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佳优秀青年农民”“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等一系列荣誉。
这也许就是人们把他和商业老祖宗范蠡放在一起说事的原因吧!我想,是一定的!
第二章:返乡创业,逐梦猪海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1992年,是秦英林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对他而言有两件大事发生:一件是国家大事。邓小平南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继1978年后再掀改革开放春潮;第二件大事,是他和妻子钱瑛义无反顾辞去公职回乡创业养猪。这两件大事深深地影响了秦英林的一生,也成就了秦英林的今天。
但所有的选择都不是一时冲动!对秦英林而言,养猪是他中学时代就萌生的梦想,这个梦一直激励着他前行。“现在回想自己梦想形成的过程,感觉很神圣。”秦英林多年后如是说。
内乡县地处伏牛山腹地,秦英林就出生在这里的马山口镇河西村一个农民家庭。这里,有秦英林苦涩的童年记忆。上中学时的节假日里,为给家里挣工分,秦英林最得意的事就是给生产队割草喂牛。大热天午后,他早早来到稻田埂上,俩仨小时就把偌大的一个萝头筐子里的草装得跟小山一样,然后借地势把萝头筐子顶在自己的肩上,沿着并不结实的田埂,不断地鼓励自己一口气扛到几里外的村里——常常是一筐子草换来两三个工分的喜悦,但弱小的肩膀每次都会被萝头挤压出一道道深红的印来。
这里,也是秦英林梦想启航的港湾。在辞职回乡之前,他和他的妻子大学毕业后都被分配在南阳市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南阳,是一个拥有超千万人口、全国最大的地级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偏远山区的农村青年而言,这里是多少人向往的殿堂。但秦英林不安于让自己在这里过四平八稳的日子,他也没有做官的梦想,他一天到晚想着的就是自己中学时代的养猪梦,他要利用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养好猪、多养猪,建设中国养猪强国,为百姓过上好日子做贡献。
秦英林难以忘却那艰难的岁月,他的父母靠喂猪获得生计,供养姊妹几个上学。但每一次遇上猪瘟传染,一家人的一切希望都破灭了。上高中时,父亲饲养的几头猪又一次因疫病而死掉了。秦英林听说后,心里比针扎还难受,他把被子一卷,课本一收拾,就离开学校回家了,他不想再上学了。他要帮助父母养好猪,来改变家庭的贫穷落后状况。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啊?不好好读书咋能养好猪啊?”
“赶快回学校吧!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学更多的知识,你才能养好猪啊!”
就这样,在母亲的劝说下,秦英林又返回学校。自此,读好书,上大学,养好猪,帮助父母和乡邻们过好生活,建设中国养猪强国,成了秦英林越来越清晰的梦想。
当年考大学,按照秦英林的分数完全可以上所更好的大学,但他背负着的养猪梦让他说服自己:必须上农业大学,学与养猪有关的专业!他如愿以偿地被河南农业大学录取,读了畜牧专业。在大学期间,他发奋学习,常常是提前完成规定课程,然后把自己一天到晚关在学校图书室里,学习与生猪养殖有关的专业知识。每年放暑假,他不乘公交车回家,而是借辆自行车,沿路寻找养殖户搞调查研究,为人家提供养殖服务。开学前,再提前几天骑上自行车,边实习、边服务、边返校。
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南阳市内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但他在这里却度日如年。因为他心底里有一个养猪梦,他怕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被耽误了。
当秦英林辞职丢掉“铁饭碗”回到家乡,世俗的偏见让街坊邻居投来异样的目光。要知道,在那个年代,“铁饭碗”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啊。
尽管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心里有“梦”,但一贫如洗的家庭,好不容易培养出个大学生,端上了“铁饭碗”,岂有无缘无故再回来当农民的道理啊?父母不厌其烦地诱导他,想让他再回到大城市,但秦英林像吃定了秤砣,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在父母姊妹和亲戚朋友们的帮助下,秦英林借来了2万多元,在村子里租赁土地,拉电线、打机井、建饲料库……盖起了养猪场。因为没有钱,首批只投养了22头小猪仔。艰难的创业历程就这样开始了。
在老家建起的这个场子尽管不大,养的猪尽管也不多,但秦英林养猪的梦想就此起航,他和妻子都很踏实、很幸福。
秦英林善于学习,除了养猪方面的,还有建筑等方面的,所以,这里的猪舍、粮仓、饲料仓储等建筑都是按照他自己的设计建起来的,为此节省了不少开支。
刚开始那些年,秦英林外出参观猪舍身上总装着一把卷尺,看到一些自己感觉有用的地方,他就会掏出卷尺量一量,记下尺寸,用在自己的工程建设中。这也为他日后的筒子楼和如今别具一格的总部双子楼、金字塔和员工公寓设计,打下了深厚基础。
27年过去了,如今秦英林原始创业的这些建筑依然保存着当初的风貌,并继续发挥着价值创造作用,唯一变化了的是他当年栽植在自己养殖场办公楼前的石榴树、橘子树等已长得枝繁叶茂,每到收获季节,累累果实缀满枝头。
在这里,秦英林发挥出大学生养猪“不一样的方法”、“不一样的水平”、“不一样的收益”。很快,一个名叫“早期隔离断奶”的技术就在这里诞生,在提升仔猪成活率、降低养猪成本等方面发挥出突出效用,在全国养猪界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这项“早期隔离断奶”技术至今仍然是他企业的“内核”。
在这里——
秦英林连续创造出了中国养猪业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让中国、也让世界投来关注的目光,吸引着美国、丹麦等养猪发达国家的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在这里——
秦英林成为中国青年、特别是农村青年向往的楷模。1999年,秦英林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紧接着,又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荣誉称号。
在这里——
秦英林迈开了开放发展的步伐,让牧原集团走出了小山村,走出了内乡县,走出了南阳市,走出了河南省,走向了全国。目前已在全国17个省(区)拥有下属公司120余家、员工30000多人、固定资产450亿元,在当今社会财富“风水轮流转”的现实下,秦英林、钱瑛夫妇已连续5年稳坐“河南首富”宝座。
从农民的儿子到大学生、国家干部,从国家干部又到农民、企业家,从企业家到“河南首富”、全国人大代表,并获得象征着责任和担当的国家一项项崇高荣誉,秦英林的养猪梦想伴随着自己的艰难创业,伴随着承担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社会责任而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在艰难的人生道路上,秦英林实现了成功。而成功的背后,蕴藏着的是秦英林那卓越品质的力量。
第三章:把脉时代,顺势而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顺势而为,是一种果敢的品质。小成功来于勤奋,大成功成于胸怀。只有心怀大格局的人,才能洞察世事,顺势而为。
从秦英林的企业名字,就可以略见一斑——牧原,“牧野千里”,一个敢于压倒一切困难的名字,一个勇于面向未来而气势恢宏的名字。
实际上,秦英林的企业,起初也就是和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众多的个体户一样的“小门店”而已。而秦英林之所以把企业的名字定为牧原,体现出的是他“大气磅礴”“不落俗套”的气魄和追求。如今,牧原集团这家以生猪养殖为核心的农牧企业,不但真的已拥有了“牧野千里”的发展格局和气派,而且真的是让猪也“飞”了起来。
就在2014年1月28日,当“牧原股份”在深交所敲响登陆资本市场的钟声后,秦英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各位股东,登上深圳莲花山顶,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向邓小平塑像举行了庄重的瞻仰仪式。此时此刻,秦英林登高望远,望着当年的小渔村,也思考着自己的一路创业,思绪万千……
秦英林深知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和掌声。而中国的养猪业刚刚起步,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劳动。
秦英林的梦想不是“小打小闹”,他知道,只在自己家门口这个山旮旯里养猪是养不出多大名堂的。因此,在家门口养猪成功后,他就决定走出自己所在的村镇,面向内乡全县布局养殖产业规模。
1997年,他选址县内灌涨镇水田村开建规模化养殖场。这里尽管也是一个偏僻落后甚或是荒凉的地方,但翻过一道岭就是312国道,距内乡县城只有几公里,出行也很方便,所以秦英林就决定把当时的企业总部也一同建在这里。
秦英林把之前在自家门口村子里的创业成为“第一次创业”,而把走出家门口、面向全县的发展称之为“第二次创业”。“第二次创业”之难不亚于第一次创业。秦英林经常是开着桑塔纳轿车四处借钱,“挖东墙、补西墙”。
在这里,秦英林迎战亚洲金融危机,经历了企业建设停工的难堪;在这里,秦英林曾有1元钱装在口袋里好几天而不舍得花的可怜:在这里,秦英林曾“是老板,却不像个老板”,有时连吃的面条都是在街上给人家赊欠;在这里,秦英林也曾担心自己的企业就此倒闭而一去不复返,他给员工们讲“如果企业倒闭了,我们也不能失去养猪人的良心和信念。”
……
见证秦英林二次创业艰难的牧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曹治年讲述了曾发生在这里的一个很经典的借钱故事。有一次,秦英林和他一起到县城找一个朋友借钱,但没想到这个朋友遇到的困难比牧原更艰难,最后的结果是,秦英林钱不但没借来,反而把自己身上装的、在别处借的1万多元钱给了这位朋友应急、应难。
如果说秦英林这个借钱故事让人更多的是感动的话,那么,现任内乡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峰讲述的另一个故事,让人更多的是心酸。王峰1998年在内乡县灌涨镇任党委书记,这年春节,他陪县主要领导到水田村考察秦英林边建设边投养的生猪生产线,但当他一踏入项目区,看到的则是一座座半拉子工程的猪舍,还有一个个登门要债者的责怪,听到的是一群群被饿的“嗷嗷”直叫的猪们……他感受到了秦英林无言的难堪。
“听着他们饿的‘嗷嗷’叫的声音,我心里难受啊!”秦英林说。
王峰从来没有感受到企业家创业有如此艰难,他来不及考虑镇财政的捉襟见肘,就赶紧给镇财政所所长打电话,“我不管你现在有没有钱,赶紧给我抓5000元,送给秦英林老板!”
“我当时真感觉老秦会崩溃,但没想到他竟然走过来了,成功了!”谈及今天的“老秦”和今天的牧原,王峰一脸的尊重和敬佩:“我佩服的人不多,但我真的很佩服老秦!”
尽管亚洲金融危机给秦英林的发展带来了灾难,但秦英林并没有发出老天待我不公的呐喊,更没有选择放弃。他经常对手下的员工们说:“艰难磨炼是牧原人最大的精神财富。没有昔日的艰难,就没有今日的牧原!”
就是这样,艰难一直伴随着秦英林的养猪梦想,但无论那些年有多大的困难,秦英林总是胸怀胆略,豪气在肩,一路向前, 用现在最时髦的话说,是因为他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他更坚信,中国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中国庞大的生猪市场、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怀和支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定会成就自己的养猪梦想。
凭着这样的意志,通过二次创业,秦英林全面完成了创业地内乡县的生猪养殖基地布局和建设,先后建设现代化养殖场20多个,实现年出栏生猪130多万头,使内乡生猪养殖产业摆脱落后,成为国家商品猪调出大县,显著拉动内乡县的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在创业地内乡县,秦英林还在荒坡荒沟上破天荒地建设成了当时亚洲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养殖场——“内乡17分场”,年可出栏生猪32万头,创造出中国规模化、集约化生猪养殖的“模板”奇迹。
时代在飞速跨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转型升级,而给人类带来财富的产业和企业更需要随市场和环境的发展变化而转型升级。
秦英林适时推动的转型升级,绝不是迎合时务唱高调。面对国际化、多元化、市场化,转型升级的步伐需要不断加快,“每一个‘猪周期’的到来,都是过筛子,一些规模小的企业,都会慢慢被淘汰。”因此,近年来,在完成创业地内乡县的生猪养殖基地建设的同时,秦英林引领企业髙擎开放发展的大旗,把发展的触角伸向更多更远的地方。
南阳邓州,是秦英林第一个在县外签约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环境复杂,但他坚持“发展依靠百姓、发展为了百姓”,创造出了“不与农民争利益,不与政府争条件,不与员工争薪酬”的“三不争”发展原则和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紧紧依靠社会贤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三依靠”工作方法,组合社会力量,实现了旗开得胜,建成了超百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创造出了域外项目发展的成功经验。
南阳卧龙,紧邻南阳市郊,这里也是秦英林的先行先试区。在这里,无论是工程建设水平,还是环保水平、管理机制、人才培养、资金使用,既是对牧原过去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光大,又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提升。目前,这里不但建设了超百万头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而且还建设成了以企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商务中心而支撑的牧原总部。
南阳唐河,一个农业大县,秦英林在这里规划出200万头的养殖规模,创造出了在全国同行业“三个最快”的建设记录,目前已建成100多万头的养殖规模,显著带动着该县农业转型升级。
在南阳,秦英林目前已在内乡、卧龙、邓州、唐河、社旗、方城等县市区建设了规模化养殖基地。
在此基础上,秦英林及时将投资重点转向南阳以外的河南其它区域以及湖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山西、陕西等省。
在河南,牧原目前已在周口、安阳、平顶山、驻马店、开封等地20多个县成立了农牧子公司,建设了大批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在带动农业大省转型升级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一唱衰之音针对的是这些年经济走势低迷的中国东北地区。但牧原进驻东北地区扩张发展,以自己的实实在在的投资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不但膨胀了生猪养殖事业,而且有力支持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6年春,李鹏、孙志强、齐志、孙坤等20几位年龄在20几岁到30出头的大学生员工挺进东北,在这里摆开了发展的主战场。如今3年过去,这里已发展子公司30多家,并已有一批子公司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
齐志,这位黑龙江的小伙子,2011年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牧原,立志在牧原成就自己的人生。近年来,他先后在牧原河南总部、牧原湖北钟祥子公司打拼。2016年7月,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他和自己的妻子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任牧原黑龙江大区负责人。
“生猪养殖事业发展恰逢其时,回归家乡,有利于为企业开放发展做贡献,更有利于为家乡人民造福。”齐志对自己返回家乡发展生猪养殖事业、造福家乡信心满满。
李鹏飞,这位生长在秦英林原始创业地河南省内乡县、不满30岁的大学毕业生,在龙江子公司成立之前就来到这里做筹备工作,目前是子公司老总。仅1年多时间,他就在这里完成了数10万头养殖规模建设任务。
黑龙江林甸牧原子公司老总杨贵说:“这里的县委县政府对牧原入驻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不亚于内地,他们说秦英林老总是实实在在投资做事业的,一定不能错过好的发展机会。”
近年来,在各地经济发展缓慢、固定资产投资减弱的情况下,尽管融资贵、融资难,但秦英林旗下牧原的扩张发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目前,秦英林已在全国17个省(市区)发展有下属公司,其中在14个省(市、区)的80多个县市区建设了自己的养殖基地。特别是湖北钟祥、山东曹县、黑龙江龙江的牧原子公司单体养殖场规模达40万头以上,创出了世界之最。
环保一直是制约养殖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但秦英林把环保视为企业的生命,在扩张养殖规模的同时,加大投资,追求环保精细化管理,同时,利用厌氧发酵专利技术,对干湿分离的猪粪尿进行集中处理后实施的种养结合、循环生产,实现了零排放,不但给企业带来了再生效益,而且方便了企业所在地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肥投入而深受百姓欢迎,国家畜牧协会猪业分会发布报告,称之“实现了环保最佳目标”,是“可供养殖企业复制”的环保经验。
“奋斗是幸福的!”秦英林一路走来,体会颇深。他从22头猪养起,发展成目前以生猪养殖为核心,集科研、粮食贸易、饲料加工、生猪屠宰、生态农业、金融投资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国内率先建成了完整封闭式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链,集约化养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全自养生猪供应商、中国工业化养猪航母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牧行业卓有影响的上市公司。
秦英林那一代体制内的人,被后来人总结为“九二派”,有的被冠以“新士大夫”企业家。秦英林尽管没有泰康人寿的陈东升和“地产三君子”出名早,但“隐藏”在曾不起眼的行业里,他是地地道道的“后发者”,他同样是那一代人中的代表性人物。我们不难看出,牧原之所以有今天,是他深刻把握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大势,他是这个时代造就的真英雄。
第四章:专注专一,守正创新
“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
——富兰克林
这些年,在牧原的年度报告中,不断重复着一句话:“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为生猪的养殖与销售。”
27年来,秦英林始终专注于这项产业,心无旁骛地“养好一头猪”。
“我们是抓机会,还是做事业?抓机会是内部价值,为的是内部利润;做事业,看重的则是外部价值,要看对公司以外的消费者和社会的价值。”秦英林说。这些年各种各样的“机会”不少,但从外部价值需求来说,养猪就是牧原的发力点。
为“养好一头猪”,秦英林身上发生了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创业初期,秦英林请不起专家指导,为掌握第一手资料,顶着冬日的寒风和夏日的蚊虫叮咬,几乎整天和可爱的猪们生活在一起,依靠自己的观察和实践攻克了一道道国内养殖技术难题,为成就今天打下了坚实的技术根基。
外出学习,秦英林的标配是一台摄像机,他把学习过程全录下来,放给员工收看学习。公司发展壮大了,他仍然把学习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无论国内国外的大型养殖场、技术报告厅、实验室,经常有他的足迹。他致力将牧原员工打造成世界一流团队,一次在外培训时,他发现一课程特别适合自己的团队学习,便安排直接刷卡500万元,把自己的团队轮训了一遍。500万元,对现在的秦英林而言,不算个啥,但在早些年,那确实是需要一股勇气的。
2018年2月,马云宣布开始养猪,并对ET大脑针对性训练与研发,最终全面实现人工智能养猪,项目投入的费用将达数亿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行业这一变化,秦英林说,“在产业链上,有市场化的标准来评判,现在是,有人说往前走的快了,是‘无人区’,就是你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个台阶,你每一次突破,都是一个利润的增长。”“要用开放的眼光来看,主动拥抱变化,主动变革,这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
回顾这些年产业升级的历史,秦英林说,养猪这个行业还有很多个台阶要爬,换句话说还有很多机会,还有很多利润机会;从传统的手工劳作,到机械化、自动化,现在,智能化已经在路上。
在秦英林心里,正勾画着智能化的养猪梦:公司上千个厂区,每天都能实时发布天气变化、猪成长速度、健康状况等信息。通过智能养猪平台,及时给养殖一线推送相关信息与技术……“过去我们是有好的饲养员,现在要逐步改成机器人,机器人,谁来管理机器人,就是工程师,所以说,未来,我们要有跨界工程师来做这个养猪人。”
从创业时的22头猪,到2018年出栏1101.11万头生猪,秦英林说,是创新支撑了企业的发展。目前,牧原集团培养出的8000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分布在各个管理和研发岗位。为鼓励创新,公司成立了创新研发奖励基金,重金奖励创新。
这些年的创新,秦英林有许多“得意之作”——
以猪舍为例,早在创业之初,秦英林就设计了双曲砖拱结构猪舍。如今,牧原的猪舍已经更新到没有“代”的概念了。“因为我们几乎是每盖一批猪舍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改进。” 他说,“有专业团队专门设计猪舍,把猪舍设计像设计车一样。”
在牧原猪舍里,有空气过滤系统,前端过滤是防止疫病,后端过滤除臭、分解大分子物质,把空气中颗粒物降下来,对PM2.5、PM10都有贡献,把臭气控制在更小的范围内。
在东北寒冷地区养殖生猪,采用热交换系统进行猪舍内的空气流通以及温度控制,取代了传统锅炉,实现了温控不用煤。既达到了生猪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推动创新,不是一时兴趣,是关乎企业生死的压力。”秦英林说,“一开始,小的创新,为的是节省成本、提高利润。一步步走到今天,方方面面的创新,都是为了给企业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其中,重点攻关的环保创新已历时20余年。
1998年,他把环保工作列上公司重大日程,最初是要找处理猪粪的环保做法。因为找不到这方面的专家,找得大家都很尴尬,甚至好多人冷嘲热讽,笑他是无病呻吟。
为了找环保养殖的新技术,就连参加学术讨论会,他都借机去找联合国的环保官员问答案。那几年间,他的案头书,都换成了专业的环保书籍。他说:“我们都需要学习,不是专家,也要成为行家,才能支撑我们发展。”
秦英林如今已培养出了拥有一批国家级养猪专家的牧原技术团队,在猪的营养研究、猪舍建设、养猪设备、兽医技术、生产工艺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引领着中国同行前行。
在育种方面,他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从美国和丹麦大批引进种猪,大规模研究育种,创出了“品质更高,看相更好,销售更畅”的牧原品牌。
在营养方面,坚持站在全球第一类的平台上做研发,既保证饲料的营养需求,又确保饲料的成本更低,使牧原多年来的饲料成本远远低于同行业、比较效益高与同行业。
在疫病控制方面,建立了以1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国内攻关协作团队,锻造出世界一流的兽医技术,确保了在疫病控防方面的技术攻关和管理,并建立起了从猪肉追溯至断奶仔猪的生猪批次质量追踪体系,既抵御了风险,又保证了食品安全。
在猪舍设计方面,仅用猪舍的热交换系统,每头猪就可节约能源费用15元,还节省了大量的设备和管理费用。
在环保治理方面,实现了种养结合,在臭气治理方面已取得突破,走在世界前列,得到了国家环保部、农业部和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推广应用。
因为专注于研发创新,他吸引来了以美国前兽医学会主席莫瑞森为代表的世界级专家团队,聘请到了世界管理大师拉姆·查兰为企业的总顾问,将世界顶尖的管理理念、方法等传递给自己的企业。因为专注创新,他引领的团队累计获得国家专利300多项,使企业发展实现了由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向信息化和智能化迈进的数级跳。
“行业,你跑在前面,你才有竞争力。”在猪年的全国两会上,媒体采访秦英林,最热门的话题仍是企业创新。秦英林说,去年下半年以来的非洲猪瘟,对行业影响非常大,可以说它是一个飓风,我们要把它变成转型升级的风口,这是考验企业实力的时候;我们的改造方案都已经开始实施了,我们设备装备这个层面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觉得任何一个危机,它都真的是一个机会,那就看我们如何去驾驭,如何去管控了。”
实际上,一个企业,它存在于一个环境,它对环境做什么贡献,才是它存在的价值,让我们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我们的事业就可以做的更长久。
秦英林引领牧原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崭新的创新史。27年来,他一心一意专注养猪、创新推动,为引领中国成为世界养猪强国而不懈奋斗!
第五章:坚守良心,担当责任
“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朱熹《孟子集注》
良心,是儒家名词,是被现实社会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的价值标准,更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在时代呼唤良心的时候,说明良心已被不少人丢在脑后。但在秦英林的创业生涯里,有“三个故事”宛如时代乐章,早已在华夏大地奏响。
“二次创业”中,秦英林尽管想尽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但仍然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一方面他需要继续贷款上项目,另一方面他要还银行贷款。而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贷款又是相当的难。
1999年,农业银行股改上市,为了处理不良贷款,国家出台有规定,一些企业欠银行的贷款可以完善手续,打包剥离,不用还。消息传来,人们都说秦总“走运”,关键时刻老天爷也来帮忙,自己头疼的贷款可以“一风吹了”。
这些年来,为了发展,秦英林已累计欠国家农业银行贷款2540万元,如果不用还,秦英林完全可以轻装上阵、卸掉企业发展的资金包袱了。
当银行工作人员找到秦英林说明情况后,秦英林却说:“我是做企业的,我们要讲责任,更要讲诚信、讲良心!企业虽然需要钱,但我欠银行的钱不能不还!我现在钱是有些紧张,但我会想办法尽快还!”
企业领导层中有人也找到秦英林,说:“秦总,别傻了,我们养这么多年猪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啊。况且这是国家政策规定,这样我们就可以轻装上阵,对公司百利无一害啊!”
秦英林斩钉截铁的说:“这事没商量,还,一定要还!没有钱,我们可以靠双手去挣;但如果没有了诚信,丢掉了良心,你挣来的就不是钱了!”
就这样,在企业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秦英林主动找到有关部门办理了还款手续,与银行签订了还款计划,一边发展,一边还款,终于在两年多时间内还请了全部贷款。
秦英林还贷款的故事不胫而走,赢得了金融部门的广泛信任。在秦英林发展需要资金时,各家专业银行都纷纷伸出“橄榄枝”,一开始是500万元、1000万元,接着是3000万元、5000万元、8000万元,到后来是1亿元、3亿元……只要秦英林的企业需要,银行就大胆地给他贷,各家银行都把能为秦英林的企业提供贷款当做荣耀的事去做。
当秦英林把所有能抵押的都抵押上了而仍需要贷款时,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还创新贷款支持民营企业的方式方法,破天荒地允许牧原将活猪做担保抵押。还有的时候,秦英林需要资金还没来得及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却主动把贷款送上门来了,他们认为,秦英林和牧原本身就是“信用和担保”,就连国际金融公司(IFC)也看好牧原,主动上门合作,投资1000万美金参股牧原。
2015年以来,金融机构支持牧原更是大手笔,无论是10亿元、20亿元,还是30亿元、50亿元,他们都信得过——他们信赖的是秦英林的诚信品质,看好的是秦英林用品质支撑起来的养猪事业。
秦英林有一句经典原创:养猪要先养良心。
早些年,养猪行业添加瘦肉精喂猪是潜规则。尽管使用瘦肉精可以增加瘦肉率,让猪的体型长得好看而增加卖相,但对消费者健康不利。所以,秦英林的企业坚决不用瘦肉精,可结果是,同样的猪,价格比别人低很多,一年下来少赚几百万元。
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周期性猪价大跌,秦英林的猪因没有使用瘦肉精而根本卖不掉,造成大量积压。眼看着自己喂养的大批该出栏的猪卖不出去,亏损量在一天天加大,秦英林和企业的上上下下都急得团团转,生产经理埋怨销售经理,而销售经理却委屈地掉下了泪……终于有一天,当瘦肉精销售商又来到牧原推销瘦肉精时,销售经理找到秦英林说,我们还是试一试吧,不然,这样亏下去不得了啊!
销售商也找到秦英林谈合作,说:“秦总,你只管放心,我免费给你提供瘦肉精,猪,我负责收购;我赚点小钱,你赚点大钱,何乐而不为啊?”
就连饲养员也纷纷找到秦英林说,“我们自己私底下试一试,秦总你权当不知道!”
“谁敢!谁用我开除谁!”秦英林坚定而语重心长,“我们养的不仅仅是猪,是肉,是食品,更是良心啊!是要给自己的爹妈吃,给自己的孩子吃的啊!”
秦英林召开员工大会,教育大家说:“养猪一定要先养良心,如果良心养不好,你的猪也一定养不好!一定要用良心去做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我们的父母孩子,才能对得起吃我们猪肉的老百姓。”就这样,在秦英林的严格要求下,牧原人自觉抵制住了瘦肉精曾经的诱惑。公司组织科研人员加大技术攻关,通过改良育种和全套饲料营养配方,使商品猪卖相和肉质大幅提升,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更多的时候,良心与担当是一对“双胞胎”。
2009年夏收期间,秦英林企业所在地内乡县的周边县市区遭遇连阴雨,农民们辛辛苦苦大半年,换来的却是发了芽的小麦。
“这出了芽的麦子谁都不会要,一分钱换不来,下一季子的地靠啥种,生活可咋办?”农民们唉声叹气。芽麦处理不了,难免“无粮不稳”,地方党委政府也十分熬煎。
关键时刻,秦英林出现在内乡县政府常务会议上。“请县长放心,老百姓的芽麦我收了!”秦英林话语坚决,大义撼人。
秦英林认为,农民是养猪业的上游生产者,自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兄弟的支持,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在农民有难、政府有忧的关键时刻,自己应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该出手时就出手!
秦英林的想法得到了公司高层的一致响应。
让政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英林并非是自己随便定个价格收购,而是按高于当年国家规定的小麦正常收购价敞开收购。没有场地,企业租赁;资金不足,企业就贷款2亿多元。既保证了农民们送来的芽麦都能及时收购,又保证了农民们一手出售芽麦,一手拿到现款。
卖芽麦的农民们很是感动,纷纷说:
“现在的企业家就是不一样!”
“这要在过去,真不知该咋办了啊!”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年,秦英林顶着收购芽麦资金的压力,不但收购了内乡县周边县市区老百姓们送来的芽麦,而且连湖北省老河口市、钟祥市等地的农民们闻讯送来的芽麦也都全部收购了。
然而,当企业把收购来的芽麦做成饲料喂猪时,猪只吃了两三天就不吃了。“这可咋整啊?如果猪不吃,就凭收购芽麦这么多贷款,就足以让企业倒闭啊!”
秦英林听说情况后,蹲在猪舍里观察,一天一夜没吃没喝没休息。他也尝试着多种办法,可猪只用嘴拱拱饲料,还是不吃。
“当初英林给县长立保证,把胸脯拍的砰砰响,可这会儿,他是真有点坐不住了!”妻子钱瑛事后回忆说。
是啊,贷款2亿多元收购这么多芽麦,如果猪不吃,企业倒闭那是一定的事。尽管如此,秦英林也没有为自己的担当而后悔,面对公司高层会议,他说:“收购芽麦,是我们企业应该的责任担当,如果企业因收购芽麦而倒闭了,请大家在我的坟头立上牌子,写上‘因收芽麦而死’!”
秦英林照样在猪舍观察。看着猪们饿的只叫唤,可就是不吃,他急的用自己的手掰开猪嘴,往猪嘴里塞喂饲料,但就是这塞喂饲料的“情感动作”,让秦英林找到了其中的缘故——“原来是因为这芽麦做的饲料太粘,你们张不开嘴啊!”秦英林笑了,自言自语地对猪们说。
秦英林立即安排相关部门改进生产工艺,把芽麦做成的饲料变成颗粒状的,遂解决了这一难题。
之后,秦英林也常常拿收购芽麦这件事来教育和鼓励企业员工们:“勇于担当,难免会有风险,但你总不能为避免风险而不去担当?……有些事,就是死了,也要去做;而有些事,就是死了,也不能去做!”
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所以,“天”一般不会让那些勇于担当的人吃亏的。就在秦英林收购芽麦的第二年,猪饲料价格大涨,秦英林的企业反而从中受益了。
无论是创业投资、生产经营异常艰难的昨天,还是事业和财富蛋糕越做越大的今天,秦英林自始至终把良心和责任体现在方方面面:社会上哪里出现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他第一时间组织员工前往慰问、学习;那个家庭贫困需要救助,他第一时间组织送上钱物和技术;哪家学生上学困难,他指导企业建立救助档案,定期送上学费、生活费;就连自己出差在外,也常常要就近看望一些贫困大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哪个村建设公益事业缺乏资金,无论10万元、20万元……他都无偿捐助,毫不心疼。
2011年,内乡县赵店乡花洼村年已70的老奶奶柴小女,为连续救助4名落水儿童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秦英林带领员工们为贫困的柴小女家庭捐钱捐物,并把学习弘扬柴小女无私担当精神的事迹报告会开到了柴小女的坟头。
这样的故事太多了。近年来,无论是公司员工杨新耀勇斗盗贼身负重伤,还是通许分公司经理吴捷冒着生命危险、跳入冰冷的湖水救助落水女子……只要是公司员工家属、子女有了见义勇为的行为,秦英林都要亲自看望,并在一年一度的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给予经济奖励并授予“标兵”称号。
秦英林就是这样,用良心、诚信、道德的力量,用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构筑起人生价值的心灵高地,带动身边人脚踏实地、从我做起,培养出“创造价值、奉献社会;责任来临、勇于担当;内方外正、推进社会进步”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文化内涵。正是这看似平平常常、简简单单的价值追求,滋养着秦英林和他的团队走过艰难,让美丽的养猪梦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第六章:脱贫攻坚,不忘初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张载。
进入本世纪来,脱贫攻坚可谓牵动举国的民生工程。在这项惠及亿万群众的 “ 民心 ” 工程里,秦英林与他的牧原团队,高擎大旗,忠诚担当!
“过去,我们村没有一条成样路,天一下雨,人们想出出不去,想进进不来。地不少,都是荒坡寥沟,基本不长庄稼,所以老光棍(单身汉)多……牧原在俺们这儿一建起养猪场,一切就变样了!”这是内乡县余关镇黄楝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国的真实感受。而在早些年,这个曾经的国家级深度贫困村,还流行着“有路不走黄楝,有女不嫁黄楝”的说法。
眼下,这里已俨然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吸引着不少企业家和党政干部到这里考察调研,感受集约化养猪的震撼场面。站在黄楝村后的高岗上,你就会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迷恋:一眼望不到边的猪舍在满眼的绿色中若隐若现,宛如繁星点点;郁郁葱葱的绿色中,成群的鸟儿在低空飞翔;山下濒临的村庄,悠悠的岱军河水在欢唱,座座别墅版的民房拔地而起,柏油马路纵横交错,广场游园散发着沁人心扉的花香……
这一切的改变,皆缘于牧原的“内乡第17分场”。这个开建于2009年的养猪场,在当年以年产32万头生猪的单体规模,雄居亚洲第一。
“牧原给俺们村带来了阳光雨露,闲散劳力不再出门打工,而选择就地入场就业,所有的荒山都在企业的帮助下披上了绿装,薄壳核桃生产基地既美化了生态,又给农民增收带来了帮助,村子实行整体搬迁,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楼房,各种公共服务也进到村里,给村民们带来了众多便利……”王建国说起黄楝村的变化,滔滔不绝,话语间掩饰不住欣喜与感慨。“我们黄楝村,现在已形成为一座靓丽的小集镇,县里的公交车一天几趟,给村民们出行也带来了方便;我们黄楝村,已成为全国首批最美乡村……”
王建国一口一个“我们黄楝村”,看得出,他很自豪。
和王建国一样自豪的还有王廷会。王廷会身体多年有病,是黄楝村的“老光棍”。前几年娶了一个智障媳妇,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人住在三间土胚房里,自己和媳妇常年吃药,没收入来源,是典型的贫困户。而自打2016年以来,王廷会的家里大变样了,不但脱贫“摘帽”,而且也通过置换的方式住上了好的房屋。王廷会还趁势添置了衣柜、沙发、茶几、空调等家具,过年也买来了丰盛的鸡、鸭、鱼、羊、猪肉……
“刚开始有人问我一年的收入,我不敢说,现在我收入多少就说多少,因为在农村,收入多,是好事,别人能看得起!”
王廷会扳着指头喜于言表,“常年在邻近的牧原养猪场管理花草,每月工资1800元,一年21600元;参加“5+”养猪扶贫,每年3200元;每年获得牧原公司流转土地地租金1000元……全年收入轻松过3万……”
王廷会还经营有5亩地的果园。“如果老天帮忙,还能收入大几千元。现在看,我是不会再返贫了,我还有信心致富奔小康哩!”王廷会很自信,也很踏实。
王廷会在牧原从事的工作是企业为像他这些身体不好的贫困户而设置的“公益性岗位”;“5+”,则是牧原联合内乡县委、县政府创新实施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秦英林把脱贫攻坚视为企业最大的政治担当。他经常给员工队伍讲,担当就是为人民扛起责任,谁缺失了这种品质,谁就难以成功自己的事业!
秦英林把脱贫攻坚当做份内的事情,要求企业长短结合、全面规划,高标准推进。企业内部建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秦英林任组长;整合融资部、社会责任部等部门精干力量,成立扶贫办,专门从事扶贫工作;制定扶贫方案,建立和考核企业利润一样的考核机制,将企业120余家下属公司的扶贫目标纳入年度任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一道安排部署,一道督查通报,一道考核奖惩。
内乡县是国家秦巴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万多户,而内乡又是一个刚刚走出“经济洼地”的“吃饭财政”县,脱贫攻坚压力大、困难多。秦英林急当地党委政府之所急、想百姓增收脱贫之所想,积极主动在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框架内谋划扶贫事业、担当社会责任、创新发展路径、主动寻求作为。
内乡的贫困户中,70%多是因病、因残、无劳力而致贫,这是脱贫攻坚的难点,也是全国贫困地区的共性。这个难点做好了,内乡的脱贫攻坚任务也就不难如期完成。秦英林带领牧原团队,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与地方党委政府实现无缝对接,形成扶贫合力,让广大贫困户在企业产业链上实现增收“0—1”的突破,进而为贫困户实现“1—N”打下坚实基础。秦英林的“共建共享”扶贫思路与当地党委政府实现高度契合。
于是,一个由政府和牧原联合增信,引导全县所有贫困户成立“聚爱合作社”,由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向金融机构申请扶贫贷款,利用扶贫贷款建设养猪场,然后把养猪场租赁给牧原养猪,牧原租赁养猪、还本付息、给贫困户分红的“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在内乡诞生。
就这样,“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党委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很快在内乡推广开来。以牧原养猪为平台的产业扶贫对全县贫困户实现了“全覆盖”,不但可安排贫困户劳力优先在养猪产业链上就业、非完全劳力在牧原设立的“公益性岗位”就业,而且确保每一家贫困户每年获得不低于3200元的稳定增收而如期脱贫。
南阳金冠电气受此启发,也用同样的方法,与内乡县联合实施了光伏扶贫全覆盖,确保全县每一家贫困户每年实现光伏分红3000元。
按照“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内乡全县累计落实扶贫资金贷款33.5亿元。
“5+”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仅牧原,在2016年9月该模式推出实施以来的两年多时间内,就累计向全县贫困户兑现分红近亿元。有不少贫困户利用“5+”分红发展新的项目,涵养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实基础。
而像王廷会一样,既享受了“内乡5+”扶贫模式带来的稳定收益,又在牧原为非完全劳力而“量身定做”的“公益性岗位”上就业,获得稳定的工资性收入的贫困户还有许许多多。
董景彦,42岁,内乡县湍东镇董堂村贫困户,腿部动过手术落下后遗症、不能干重活;母亲年迈,妻子残疾,女儿幼小,生活艰难,曾对生活失去信心。在“5+”养猪扶贫模式中,他不仅获得了牧原集团专为不完全劳力而设置的公益性岗位,成为牧原“内乡20分场”的一名勤杂工,每月可获得工资性收入3500元,并参加了“5+”养猪扶贫和光伏扶贫,每年可获得稳定收入6200元。
现在的董景彦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对脱贫致富奔小康充满信心,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自己一家人过得幸福,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能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5+”带动内乡成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县委书记李长江在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为全省受培训的领导干部讲授“5+”扶贫模式,县长杨曙光为南阳市委中心组学习辅导“金融扶贫”。在2018年全省上半年可退出贫困县综合考核中,内乡名列第一。
眼下,内乡正在全面接受上级考核验收,将在2019年上半年宣布脱贫“摘帽”。
在内乡取得扶贫经验后,秦英林又决策利用企业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的优势,将“内乡5+”扶贫模式复制推广到更多的贫困县。
如今,烙印着“牧原担当”的扶贫样本已走出内乡,成为南阳乃至全省、全国一大批贫困县(市)区“复制”脱贫攻坚的创新力量。截止2018年底,全国已有10省(区)38个贫困县复制推广“内乡5+”,直接帮扶近13万个贫困户30多万贫困人口,目前已累计向贫困户分红3.15亿元。
2017年全国扶贫日,秦英林作为河南唯一的代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最高奖“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牧原集团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优秀民营企业奖。
2018年全国“两会”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听取了秦英林有关牧原参与社会扶贫和“内乡5+”扶贫模式实施情况的回报。刘永富对牧原扶贫成果给与充分肯定,称赞“内乡5+”见效快,覆盖面广,且多方共赢,并对“内乡5+”提出了指导意见。之后,丰富完善为“3+N”的扶贫模式模式在南阳13个县市区整市推进,创造出一个扶贫模式在一个地级市整市推进的全国典范。
中国社科院、国家农业部、国扶办相关领导和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内乡5+”扶贫模式,找准了破解基层发展难、脱贫攻坚更难的理论遵循,抓住了精准扶贫的难点和关键点,使处于增收弱势的贫困户在“5+”再造的“合力优势”中获得稳定增收而如期脱贫,并能涵养长期效应,有效解决了市场经济规律下的主要矛盾,创造出了利用优势资本、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可复制”、“易复制”的有效方法。
中国社科院将“内乡5+”扶贫模式带动的金融扶贫作为课题,多次深入牧原和内乡调研;国扶办社会扶贫司、市场开发司等多次深入牧原和内乡调研。
刘永富在深入辽宁牧原,调研“5+”扶贫时说,秦英林是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老板,“我走到哪里,都在为牧原点赞。”
全国各地先后有100多个县前来牧原和内乡调研、考察、学习,以期借鉴“内乡5+”,推动扶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多次深入牧原和内乡调研扶贫和可持续发展,已将内乡作为联合国“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并于2019年1月13日在内乡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联合内乡县委、县政府和牧原集团,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项目建设,使“内乡5+”为主体的“中国扶贫故事”得到丰富完善,成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走向全球,为世界减贫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立足“三农”成功创业,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中,秦英林对农民朋友的情谊愈加深厚。如何携手地方党委政府更好地利用企业优势资源平台,既完成脱贫攻坚的政治任务,又能带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秦英林经常在深入思考着……
2015年,在一次会议上他和内乡县县长杨曙光一起产生“碰撞”,两人不约而同地把思维定格在同一个平台上。
随着牧原事业的发展,其上下游项目已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建设一个新的平台,吸引遍布在全国各地、与牧原主业配套的项目企业到牧原总部所在地,再造新的发展优势,拉动更多的人就业,不但对县域经济发展有利,而且对上下游企业也有利。
于是,创意、设计、建设一个农牧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平台,很快由设想变为现实。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内乡县农牧装备产业孵化园已吸引总投资30多亿元的10多个项目入驻,将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
秦英林还与内乡县委、县政府结合,利用内乡的农业生态自然禀赋和牧原的循环产业优势,联合以色列索力集团,利用以色列世界一流的高端设施农业技术,在内乡建设了“以色列农业创新示范园”,在带动内乡乃至周边县市农业转型升级方面,已显现出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内乡以色列农业园一期已建成投用,高端设施农业蔚成风景,吸引着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们前来参观学习。
秦英林说,我们要构筑一个行业生态,让我们发挥更大的价值,我才有更强烈的成就感、幸福感;要通过不同渠道,把他们嫁接到我们的产业业务中来,让他们能充分发挥劳动力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秦英林还优先选择全国各地贫困县投资建设养猪扶贫产业。近几年间,已在全国13个省(区)55个贫困县完成现代化生猪产业扶贫基地投资220亿元,显著拉动着贫困县贫困劳力就业增收和当地县域经济发展。
“企业要想更好地造福人民,必须把企业蛋糕做的足够大;而一个企业如果牢记人民利益,人民就会为企业发展呼风唤雨。”
秦英林事业成功的背后,蕴含的正是这样一个内在逻辑。在这个逻辑思想的引领下,秦英林的目光看的更远:未来10年,牧原将坚持把企业利益和农民利益紧密结合,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并强力推动,以帮扶更多的贫困落后村成为小康村,使更多群众享受到牧原发展带来的红利!
第七章:情牵教育,力崭“穷根”
“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
——阿德勒
“ 培养一名优秀学生,就能温暖一个家庭、播种一份希望,就能成就一个未来,为繁荣整个社会做贡献。 ” 经常挂在秦英林嘴边的这些话,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境界,而是发自心底实实在在的感情。
的的确确,农村的孩子们是秦英林的最爱,尽其所为,改善农村教育落后现状,是秦英林创业以来矢志不移的目标和方向。就像有人问他,脱贫攻坚的关键是什么?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让农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考上好的大学,彻底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穷根。”
他从小生在农村,深知农村孩子的不容易,也体会到了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才能成就一个家庭、乃至社会的未来。
从创业之初,秦英林就把扶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建设当作自己的义务。他下定决心,再难不难教育,一定要让农村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上好学、读好书、上大学,并力所能及地为企业周边的贫困家庭孩子上学提供帮助。每年开学前,总是想尽千方百计,捐资帮助企业所在地的小学和困难教师,帮助贫困户大学生如期报到……
无论创业有多艰难,秦英林和他的企业捐资助教的善举从未间断,这些年到底为教育捐助出多少钱,就连秦英林自己也说不清楚。
在企业发展“渐入佳境”时,秦英林考虑的是如何让捐资助学、捐资助教形成制度化。于是早在2007年,牧原集团就成立了“牧原教育基金”,通过奖励企业所在地优秀教师的办法,激励教师献身教育事业、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水平,同时不断加大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力度。
坐落在内乡县马山口镇默河西岸的河西小学,是秦英林曾经就读过的小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常年忙于企业的秦英林回到了母校,看到学校依然落后、教学质量比较差的状况,他有些心酸。之后,秦英林就先后投资该校建起了办公楼、综合楼、标志性大门,加盖了教学楼,硬化美化了校园、操场,增添了教学设施等,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条件显著改善。
为做好教育扶贫,秦英林创意在企业内部建立了管理教育基金的社会责任部,将企业绩效考核机制引入对学校的资助奖励。此举,曾被国家有关部门称为“企业责任的创举”。
秦英林明确要求社会责任部与地方教育部门搞好结合,指导学校按照企业绩效管理考评模式来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按学年综合成绩评出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并举行颁奖仪式,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
“我已先后8次接受牧原教育基金的奖励了。”2019年春节前,河西小学教师牛小平和记者一谈起2018年教师节接受牧原集团教育基金奖励时,依然是那么的兴奋。
牛小平今年32岁,从2011年她开启小学教学生涯起,每年都享受到了牧原教育基金的奖励。今年她享受的奖励有12400元。她说,是牧原教育基金的奖励,缓解了自己的家庭困难,激励自己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使自己所教的6年级数学和英语成绩稳居全镇30多所小学前列。
仅2018教师节期间,像牛小平一样而受到牧原教育基金不同程度奖励的有全国8省20县(市区)169所学校的2831名优秀教师,共发放奖金1216.4万元。同时,牧原集团今年还资助13省72县优秀大学生5296名,其中贫困户大学生1493名。
该校三年级数学教师王丽娜曾多次获得一等奖。她说,“秦总的奖金,减轻的是教师们的经济压力,但激励的是我们对一心一意教好学生的良心坚守。”
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河西小学不但变得越来越漂亮,成为内乡县的“文明单位”,而且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多年来,连年都被评为内乡的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由此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在校学生已由以前的不足200名增加到目前的近800名(不含幼儿园),教师也由原来的10名增加到30多名(含代课)。
“尊敬的秦总,您近年来对老庄村小学的帮助和支持,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我村小学教学质量连年上升,今年教学成绩名列全镇18所完全小学第1名……”
秦英林手机里类似这样的短信有不少。每年一到暑假,不少中小学校所在地的校长、村支书都会主动给秦英林发发信息、打电话报告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成绩。
每每看到这样的短信,秦英林就特别地开心、特别地幸福。
老庄村,伏牛山区一个典型的山区偏僻小山村。村小学面貌差,老师不愿来,来了又急着调走,教育质量落后,但农民们的孩子又不得不在这里上学;另一方面,为了让孩子不再过贫穷的日子,这里的家长们一个个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留下的都是被称为“留守”的儿童和老人。
有点儿文化的人都出去打工了,没文化的“留守老人”们怎能教育好孩子?而承担小学教育任务的村小学教育质量这么落后,全镇小学排名总在倒数第一,这怎么能行?秦英林在这里建设项目时了解到的该校现状让他心中很不是滋味。
“山区的孩子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小学教育抓不好,从小处讲会贻误孩子的终生,从大处讲会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啊!”秦英林在企业领导层会议上说,“小学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培养更多优秀学生,是一项长期工程,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企业的责任!”
秦英林立即把该村小学纳入牧原教育基金覆盖管理范围,坚持对优秀教师给与重奖,不但激励教师舍小家顾大家投身教育、创新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吸引调出的优秀教师又申请调回,促使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三年过后,该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教学成绩稳居全镇30多所小学前列,并获得过“全镇第一”。该校校长赵新洲介绍说。
“一年又一年的奖励,让我们看到一个企业家对小学教育真诚无私的支持,使我们教师的心灵受到震撼,大家在一起议论说,我们再教不好孩子,就对不起家长,对不起社会,更对不起关心支持教育的企业家!”年年获得奖励的老庄小学李老师这样说。
像支持河西小学、老庄小学一样,秦英林近年来先后支持了县内外、全国各地100多所中小学建设。
2015年,内乡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建设内乡“区域教育高地”战略,让秦英林倍加振奋,他个人一次性拿出198万元,对百年名校内乡高中的100多名教育教学成绩优秀的功勋教师进行奖励,其中所设的“高三突出贡献奖”,最高奖励单个教师5万元;出资1500万元,将牧原教育基金上升为政府层面,联合内乡县委县政府,设立了“内乡县牧原教育基金”,面向全县教育战线,播撒“教育基金”的阳光雨露。通过建立扶贫帮困、奖优助学的长效机制,确保贫困家庭的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迈进大学门槛、从而斩断贫困的根源。
秦英林对内乡高中优秀教师的重奖,做了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们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促使教育质量明显提升。近年来,该校高考连续取得了全市理科第一名、重点本科上线率大幅度增长、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的骄人成绩。
2016年,秦英林又启动了他的10亿元教育扶贫计划,兑现对内乡“每年捐款5000万元、连捐20年”的庄严承诺。该项费用包括向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发放补助、教师培训及引进优秀教师等,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同时联合政府引进“北师大”走进内乡,通过建立牧原支教团的办法,吸引优秀教师,壮大师资队伍;开展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和建设示范性学校计划,为打造内乡教育强县奠定基础。
秦英林对内乡教育的无私贡献,让县委县政府一班人非常感动,而当县委书记李长江、县长杨曙光问秦英林有何要求时,秦英林却说:“我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内乡有越来越多的名师,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更好的大学,在较短时间内争创全市教育质量第一名!”
如今,牧原教育基金已满13周岁,它助力着内乡教育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使内乡教育成为一种现象:高考成绩连续15年大幅增长。2018年,全县本科以上进线3536人,进线率为74.93%,其中一本进线1074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进线率为22.75%,其中4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
近年来,秦英林还建立了贫困大学生档案,跟踪管理,确保贫困大学生圆梦大学。
秦英林,支持教育,不图名,不图利,只图教育质量得以提升,他播种的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倡树的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是一个现代企业家的崇高思想境界。
伴随着企业开放发展的步伐,“牧原教育基金”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特别是在中央脱贫攻坚伟大战略中,秦英林把企业教育扶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复制推广“内乡牧原教育基金”的方法,扩大对贫困地区的教师和贫困户大学生的奖励范围,使越来越多的县开启了牧原“聚爱助教”“聚爱助学”模式。
“一个外来企业能对我们本地的教育这么关注,对教师给与重奖,确实难能可贵。”在今年教师节获得牧原“聚爱助教”奖励的山西省闻喜县冯村小学特岗教师李亚琴说:“这个奖励,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工作的激励和鼓舞,使我在工作上不敢有丝毫懈怠。”李亚琴还说,牧原丰厚的奖励,不但会留住优秀教师,而且还会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到落后地区任教,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目前,秦英林和他的企业已累计捐资2.1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共奖励300余所优秀教师4000多名,资助大学生12526名、中小学生76370名。教育扶贫惠及13省72县。
秦英林支持教育事业也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果实,近年来,尽管大学生就业难,但有不少过去受到牧原资助的大学生毕业后,纷纷在家长们的支持下走进了企业,成为一名牧原人,这实乃是是对秦英林的感恩回报。而秦英林对贫困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则是畅开绿灯、优先录用。
第八章:内方外正,价值育人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墨子
秦英林的成功,还在于他有一支优秀的团队,一支用“内方外正”的企业核心文化理念而造就出的“价值团队”。
“秦英林是用良心和道德在养猪,他所做的一切都在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坚信,此生跟着这样的人干,心里踏实,不会走错!”1995年初中毕业的苏党林,坚定跟着秦英林学喂猪。
苏党林在秦英林的影响下,靠着良心和道德的支撑,从开始一人饲养15头猪,到后来一人饲养50头母猪;从开始在哺乳舍,到后来在怀孕舍;从单纯的喂猪,到后来做人工授精、猪舍设计;从普通饲养员,到后来当段长、公司饲养总监、公司副总经理……他和企业一同成长进步,跟随秦英林一同创造财富。
在这期间,苏党林到丹麦、美国、德国等国家考察学习,掌握了国际上许多养猪先进技术,带出了一大批养猪场场长。
如果说苏党林这个起初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七尺男儿”,坚守在这里跟随秦英林养猪创业容易让人理解的话,那么杨瑞华,一个走出大学校门的“弱女子”的养猪坚守,赢得的则是人们的由衷钦佩。
实际上,杨瑞华起初只是南阳农校四年制的中专生。1996年,她和6名同窗一起到秦英林的企业实习,尽管当时企业创业初始还很艰苦,但杨瑞华在这里除了养猪,更多得到的是秦英林怎样用良心养猪、怎样利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好承担社会价值、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在实习期间,杨瑞华就抱定了要跟随秦英林养猪创业的心愿。1997年毕业后放弃父母为自己安排在老家淅川县畜牧局工作的机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牧原人。
杨瑞华在牧原学到了许多在学校没有学到的东西,1997年就为牧原建起了至今还不落后而仍在使用的实验室;同年,她和秦英林一起到国内同行猪场引种猪,回来后又亲自养育种猪;她既养猪,又搞实验,从1999年开始储备,2000年就承担了企业“早期隔离断奶技术”试验,获得国家专利;紧接着,又引进并提升技术,使“分胎次饲养”技术在牧原生根、开花、结果;2005年9月,她带团队到加拿大,空运回国内第一批国际上先进的7种种猪,改良了牧原种猪结构,也为日后将这些种猪推向全国打下了基础……
几年前已是集团副总经理的杨瑞华说,最开心的事,就是看着这些年来拜她为师的大学生们,一批又一批成长为“区域兽医总监”,并储备有一批随时可担当重任的大学生,因为“他们才是企业的未来”。
曹治年,1998年南阳理工大学毕业后正赶上牧原第二次创业。他说,那些年牧原资金本来都很紧张,亚洲金融危机让企业雪上加霜,几乎让牧原倒下。而我们之所以坚守下来,并和秦英林、钱瑛夫妇一起迈过那道艰难的坎儿,关键是牧原有一种向上不弯腰的氛围,有一股摸不着的强大力量。
在牧原原始创业地内乡,凡是了解牧原的都会说牧原的老板、牧原的员工都很有个性。
“啥是牧原人的个性?我们内部叫品性,国家层面叫价值观。正因为如此,我们有什么困难,很快就会赢得社会多方面的支持,这就是我们能坚守牧原的真正原因。”曹治年说。
“早些年,一些不了解牧原文化的人们在听说‘还贷款’‘不用瘦肉精’‘收芽麦’故事后,直说秦英林董事长是个‘书呆子’,难成大事!但现在,看看秦英林的担当和作为,看看企业的发展和影响,人们再谈起牧原,有的只是佩服和尊重!”
多年前已是牧原常务副总经理的曹治年在企业一直从事财务、融资、项目、采购、销售、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他说,是企业文化成就了自己。
多年来,曹治年灵活运用出各种金融工具,确保企业发展的资本需求,被业内外称之为“融资专家”。2017年,在南阳市选配县市区挂职“金融副县长”时,他破例成为内乡县的挂职副县长。
像苏党林、杨瑞华、曹治年等一大批学历并不高而跟随秦英林的创业者,如今不但已成为可观财富的拥有者,而且都已成为国内外同行尊敬的“专家型人才”。
秦英林批量招录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是从2007年开始的。这时的企业可以说是已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何让优秀的大学生在牧原的平台上实现人生价值,为牧原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力量?秦英林坚定选择:用价值观选人、育人、用人!
平时与秦英林对话,你会不时地听到他爱说的“善根”、“根性”、“品性”、“表相”、“实相”......这与他喜欢从中国古代人文经典里学习汲取智慧营养有关。
秦英林说,在经营和管理上,给与他智慧与营养的除了在学校学的还有两本书,一本是《金刚经》,另一本是《道德经》。
近年来,跟随秦英林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尽管企业发展需要人,但如果他发现不了你的“善根”,或发现你的“根性”不好,他是不会用你的。而只要你有“善根”,没经历,他可以给你经历,没经验,他可以给你机会锻炼。
怎样发现“善根”?评判“根性”?公司选人的时候,他的团队会给应试对象讲一些故事,听你的评判,就能判断出你有无“善根”“根性”好坏。
秦英林致力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团队,提拔使用干部“不惟忠诚重品性”。
牧原企业文化涵盖有责任文化、感恩文化、利他文化、师徒文化、勤俭文化、家人文化、愿景文化,等等。秦英林还制定了《牧原基本法》,坚持利用各类载体,使企业文化传承弘扬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以实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培养出可以接班担当重任而具有“纯正品性”的员工。
牧原有个拜猪大典,弘扬的是一种感恩文化。秦英林说,不懂感恩的人,是最不受尊重的人。他就是要通过拜猪,让员工感恩猪,因为是猪,让他们从穷困走到了富裕,获得了幸福感;因为猪的一生,是傻乎乎的一生,是乐呵呵的一生,是默默无闻的一生,是不求索取的一生,是只求回报的一生,是给人带来丰盛幸福的一生。所以,秦英林要让他旗下的员工感悟“猪的哲学”,学习猪身上忘我奉献、利他利天下的高贵品质。
牧原团队“纯正的品性”,不是建立在企业利益至上的品性,而是包容在“创造价值,奉献社会;责任来临,勇于担当;内方外正,推进社会进步”的企业核心文化之内的根本品性,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的先进品性,是成就牧原人养猪梦想的智慧所在。
有了“纯正品性”,你不想成功都不行。
褚珂,2007年大学毕业走进牧原,数年前已提拔为企业副总经理。袁合宾,2011年大学毕业走进牧原,三年后就成为企业法务部经理,目前已是总裁助理、法务总监。李翀,2012年大学毕业走进牧原,尽管现在还不到30岁,但已在山东牧原总经理的位置上干了5个年头……
闻名全国的南阳作家群曾到牧原创作采风,对牧原的“内方外正,推进社会进步”很好奇,他们说,人家强调的都是“内方外圆”,促进发展啊,“内方外正”,行得通吗!?“这么多年一路走过,秦总你办事顺利吗?”有作家试着问秦英林。
“有不顺利的时候!”秦英林顿了顿说,“无论企业发展到哪,找政府哪个部门办事,不卑不亢,你一次不办,我二次再去,你二次不办,我三次再去……你真不给办,我就把事放下来,坚决不做‘外圆’的事。”
秦英林1985年在高中上学时,曾在课桌上书写下自己的励志信条:我不可能成为一个伟人,但我要以伟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几年前,妻子钱瑛在整理秦英林的书籍时无意发现了他上大学时写给高中同学的回信。“靠自己的努力,为别人创造幸福,不是只有伟人们才能做得到的,只要我们心存善念,努力拼搏,我们也一定能做得到。”
这么多年来,秦英林就是这样在用伟人来激励自己、严格约束自己。他还把这些用伟人激励自己的话教给企业的员工们,让他们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和牧原大业一起传递下去。
近年来,远离牧原总部的大批子公司的老总大都是由20几岁、30出头的年轻人担任,他们每人每年要完成的项目投资额都在几亿元、十几亿元。他们说,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碰壁的事情过去有,以后还可能有,但我们不改初心,我们就是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展现企业存在的价值,从而赢得尊重、促进公司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一个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秦英林在接受相关媒体记者采访时说。牧原集团作为一个在全国养殖界享有较高声誉的行业龙头,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发展,逐渐积淀和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牧原基本法”“猪的哲学”可谓涵盖了企业的发展观、价值观和财富观,也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我们做企业的,都应该思考,企业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是自己为了赚钱,还是社会真的需要企业?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民众都在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后来渐渐地想明白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与社会需求脱不了关系。政府、民众支持企业发展,让企业发展壮大,是希望企业最后能够回馈社会、能够带动更多群众富裕起来。所以,社会需求的存在,才是企业能够持久生存下去的理由。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由此,我们的企业才有了‘三个不争’和‘三个有利于’,即‘不与政府争条件、不与农民争利益、不与员工争薪酬’;‘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社区生活、有利于牧原可持续发展’。”
“一个企业要有价值,首先要把员工养好,企业不能与员工争薪酬。企业应该把心思全部放在创新上,放在积极开拓市场上,放在高质量发展上。其次,也不能和农民争利益,企业有本事就多创造价值,让大家伙都赚钱、都享受到红利。当然,也不能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去争。如此,一个企业才能受到社会的尊敬。”秦英林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牧原集团建树的企业文化与掌舵人秦英林从小在南阳农村长大、深受商圣文化和淳朴民风熏陶是分不开的。深深根植于南阳热土的牧原集团,在走向河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征程中,始终带着“仁厚”的印记。
走进牧原总部,大厅正面“祖国颂”的巨幅油画,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牧原儿女“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祖国永远在我们心中”。左侧书写的是“牧原基本法”,其中写道,“外部价值高于内部价值,长远利益高于当前利益;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平常成就非凡,良心、诚信、责任和担当始终是牧原的底色。经营企业任何时候都会有风险,但正是这些‘正念’,始终支撑着牧原集团走在‘正道’上,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牧原大厦大厅右侧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杆大秤,这杆大秤形象地展示出“个人创造价值—自己占有=奉献社会”的“价值公式”。
多年来,秦英林激情实践着自己创造的这一“价值公式”,教育员工要努力创造价值,让“个人创造价值”这一“被减数”大些、大些、再大些;要谨慎享用,尽力使“自己占有”这一“减数”小些、小些、再小些;只有这样,“奉献社会”的价值才能大,才能多,才能让社会更多地享受到我们每个人的创造给社会带来的幸福。
秦英林在激情实践“价值公式”的同时,一方面表现的是“吝啬”,另一方面赢得的则是“大方”:
他教育自己的家人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至今,他的孩子每次使用餐巾纸时都会先撕下一半,另一半下次再用。他有一个时时处处思考的好习惯,每当思考时,他会随手从手提包里取出纸张记下所思所想,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他装在手提包里的多是废纸:每当他开会看到会议桌上有用不完的纸张,他都会装进自己的包里,这样一来二去,纸张就成为他手包里最多的随身物品,而每一张纸,他都要坚持正反两面都用完。
在一次公司大会上,相关部门花了300多元准备了几十份装订精美的花名册,被秦英林当作反面典型,多次进行批评:“这么好的花名册有价值吗?能给公司带来一分钱的利润吗?”他告诫公司员工,一分一厘的利润都是“算”出来的、“抠”出来的,他认为,公司是一个利润组织,内部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是否能节约成本、创造利润。
秦英林对自己、对家人、对企业是这样,但该花钱的地方,秦英林则是大方的让人始料不及。7年前,为支持河南省贫困地区建设,他个人一次性捐助6000万元,认捐到期后,他又捐款5000万元;2018年,中国社会扶贫网创立伊始、经营困难,但秦英林感觉中国扶贫网为中国的扶贫可做的事太多,就直接捐助1000万元,国扶办副主任洪天云夸赞说,“秦英林董事长给我们赶来了‘5万头猪’啊,太难能可贵了!”;2018年,当西湖大学宣告成立时,秦英林又慷慨捐赠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1亿元的股票…..
对创造和分享所持的态度反映出的是人们在价值观和财富观面前的境界高下。秦英林经常对牧原人说,“人生最大的意义和快乐就在于最大化地创造价值。”“创造价值是本事,敢于分享是勇气;只有更多地创造价值,才能更多地和社会分享财富。”
近年来,国家对养殖环保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把关注点也更多地放在了畜牧行业生态上。他说:“自律和自信,是对自己负责,对公司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他希望,能够通过行业自律等方式,构建起畜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
“现实是整个养猪生产方式还是比较落后,生产效率也比较低。环保也有待于改善,食品安全标准有待于升级。”他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说:“无论什么产品,在满足老百姓需求的同时,对资源消耗最少,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才符合美好生活的需求。”
他认为,畜牧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有更高的环保标准,更高的食品安全要求,更高的劳动效率,甚至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支撑未来的智能化。
“牧原很多方面为行业做了贡献,这是我另一份骄傲自豪的地方。我们一直开放,并和大家分享。”他说。不论是环保模式,还是猪的育种,牧原都向社会公开,行业推广。早在瘦肉精被禁之前,他就倡导通过优良育种、技术进步替代瘦肉精。
秦英林激情创造、大义于天下,让人感觉到他的格局、胸怀、气场不一般。有人说,这实际上就是他“成功心法”的外在效应。
每年,秦英林都要拿出时间,对新员工和公司中层以上的干部进行“三个模块”的讲解和培训,这其中的一个模块就是“成功心法”。
“把目标和成功放在自己的心里去‘养’,把自己的愿望装在自己心灵里当做神去敬,你就会成功。”
“你要先定下自己的目标,然后拿一支笔画出5年后你的模样,比如高管的样子、有车子、有房子……一切,你可以尽情想象,然后,你就照着这一目标去奋力前行。”
秦英林说,为什么会有异想天开、心想事成、梦想成真这些词?做企业,做多大?一定要有野心,一定要先把非分之想“画”下来、“装”进去,这样,异想天就开,心想事就成,梦想就成真。
牧原内部有个“愿景板”,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这个部门未来五年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都写出来、画出来,然后,你就朝着这个方向、目标走,督促自己,提醒自己,去努力,去冲刺。
秦英林说,正是这种方法,过去我一笔一笔画出来的目标,今天都如愿以偿了。我们已制定了“百千万”财富创造计划,即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公司内实现100个亿元富翁、1000个千万富翁、10000个百万富翁,创世界级公司,建设百年牧原。实际上我们已部分实现了财富创造计划,“我坚信我们的愿景目标一定会实现。”
尾声:放歌胡杨精神
秦英林热爱胡杨,还亲手写了一首诗《胡杨赞》。
在牧原每年的大型文化培训会上,总有一节课特别重要,那就是激情畅享胡杨精神,他和员工们一起朗诵《胡杨赞》,聆听粗犷豪放的胡杨乐章。
这首出自他亲手创作的《胡杨赞》,或可作为他精神世界的探求和解读,他的力量之源,抑或可在这首诗里找到蕴藏的答案——
干枯的沙漠上,
有一个生命,
默默地忍耐着干旱,
顽强地抗击着风沙。
冬去春又来,
你是一棵伟岸的胡杨!
用顽强的意志,
谱写着对生命的热爱和歌唱;
用平和的心态,
享受雨露阳光。
你为大地添彩,
不屈的信念与日月同辉,
绘就生命的华章!
生,一千年不死!
死,一千年不倒!
倒,一千年不朽!
这就是不朽的胡杨!
这是秦英林2008年8月14日凌晨4时写下的诗歌,无论当时他是怎样的心境,但我们绝对愿意把那一棵棵胡杨视为他本人的形象——不屈不挠,勇敢坚强,平和乐观,屹立不倒。
秦英林,其实就是一棵伟岸的胡杨!
秦英林对胡杨的深情礼赞,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人生的思考。
这是一种文化,这是一种信念,这是一种品质,这是一种力量!正是这一切,才孕育出了响彻华夏的“牧原现象”。
责任和担当是一种文化,守诺和良心是一种文化,舍弃和奉献是一种文化,上善若水是一种文化,厚德载物是一种文化,大道无形、大音希声更是一种文化……秦英林倡导的牧原核心文化理念,培育出了大格局、大胸怀、大气场的牧原人,赢得了社会,赢得了事业,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尊重,更赢得了光芒万丈的成功!
文化是永恒的,品格是坚韧的。秦英林是个大智慧者,他知道只有用文化和品格武装起来的团队才能传承牧原大业,所以,他孜孜不倦地涵养一棵文化大树,去支撑着牧原越来越雄壮、越宏伟的事业。
一个企业家无论挣钱再多,如果境界上不去,只能叫有钱人,不能叫企业家,更不是人民心中的企业家。像秦英林这样的企业家,事业做得越大越好,挣的钱越多越好,因为他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眼中有温情,胸中有大爱!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牧原,一个越来越传之久远的名字,正伴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中心大舞台的步伐,直挂云帆,沧海远航——
据2019年2月26日发布的《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消息:牧原股份秦英林、钱瑛夫妇以420亿元的财富再次位居河南首富,也是唯一入围全球TOP500的河南富豪,排在全球榜单第293位。
春雷初响,喜讯频发——
2月15日,秦英林兑现承诺,向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所持牧原股份市值1亿元人民币股票,资助西湖大学及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筹建和发展!
3月1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出资3亿元在内乡县设立全资子公司,建设生猪屠宰、分割和肉产品加工项目;投资5亿元在河南省正阳县建设200万头生猪屠宰及肉食品加工项目;分别出资2000万元在江苏省新沂市、山东省平原县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省新沂市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山东平原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
3月2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秦英林回到内乡县马山口镇履职调研,他现场决定设立4亿元的“乡村振兴基金”,表示在继续做好脱贫攻坚的同时,立足产业振兴,在这里开启乡村振兴的试点建设!
……
一个个重磅消息,一条条惊人喜讯,一种种无畏担当,正伴随着这个“猪年”的春天,在沃野大地上铺展开秦英林和他的牧原事业的壮丽画卷!(作于2019年初春)
据《南阳名人研究·企业家卷》作者 徐海林
文章已于2019-11-14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