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政信投资中如何保证城投债项目的安全性?
因为城投类公司对现金流控制非常非常重要,借款主体是政府,融资方式多了,才能保障政府到期的借款顺利兑付,而不至于影响政府信用。当然不了解城投债的新投资人顾虑就会比较多,其实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定向融资产品属于私募类产品,不得公开发行,不得在互联网销售,但并不会因为它在线下购买就对安全性有影响,原因有三:1、根据合同法,合同签订即受法律保护;2、签订的合同的借款人和打款对公账户是「政府融资平台」,其背后的股东是地方政府或国资委及财政局控股,道德风险极低,项目的真实性可以保障;3、政府融资平台具备政府信用,地方政府还款能力有保障。当然,选择一家可信赖和托付的专业金融机构非常重要,可以大大降低投资人的投资风险。比如,政信投资集团就是业内最早专注于政信金融领域的金融公司,其发行的定融类政信金融产品就是不错的稳健型收益基金。
收益9%-10%的政信定融能买吗?
在信托产品收益“跌跌不休”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了年化收益更高、安全性相对较好的政信定融产品。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政信定融?它的特点有哪些?如何挑选政信定融项目?
希望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定融产品。
政信定融,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 以政府信用作为背书的,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融资类产品。
何谓“以政府信用作为背书”?
由政府或政府机关单位控股的且主营业务是政府相关的城投公司作为融资的主体,资金由政府派发城投公司做基础建设项目使用和偿还。
何谓“特定对象”?
主要指合格的投资者。有三个要求。第一,投资者有相关投资经验;第二,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第三,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必须与产品的风险水平相匹配。满足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可以视为合格投资者。
1.金交所备案制
这是定融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只有在金交所备案过的定融产品才是真定融。金交所备案制决定了定融产品的发行门槛高于P2P,和信托产品基本等同。
2.收益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企业发行定融产品进行融资的方式为直接融资,投资者和发行企业直接对接。和信托产品相比,少了中间的管理环节,所以现在信托年化利率在7%徘徊时,定融的年化收益却可以达到9-10%,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所以收益高。
3.非公开募集,有投资人数限制
与信托产品类似,定融产品也是采用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人群募集资金,且每期产品的投资人数不超过200人,但对投资者的大小额配比没有明确要求。
4.起投金额相对较低,中小投资者也适合
定融产品最低起投金额只有10万元,比银行理财的最低5万起投金额略高,但比起信托最低100万的起投金额低了不少,是一款中小投资者也适合的理财产品。
5.采用合格投资者制度
起投金额低,并不代表没有门槛。投资者要想购买定融产品,需要满足“合格投资者”条件(具体要求上文有介绍)。
6.产品的交易细节
政信定融参与主体包括融资主体、担保主体、债务人、资产管理人、承销商、共管银行、发行机构等。关于募集账户,是融资主体即政府平台的直接账户,由所在银行、结算银行和资产管理人三方或两方共管,确保资金往来透明。
7.应收账款是主要风控措施
要求融资主体提供内外部的增信措施,除了第三方担保外,还要有债务人的足额应收账款质押、土地抵押等,这些都是非常过硬的增信措施。
8.担保方担保义务不可撤销
定融产品的风控措施虽然比较单一,但其担保方承担着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担保义务,也就是说无论产品的发行方发生何种变故,担保方都要承担担保义务。
虽然政信项目风险小收益高,但在选择的过程中,投资者还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否则,一样会存在风险。今天我们就从实际出发,告诉大家如何选择一款安全可靠的政信定融产品。
1.确定项目为纯政信用。
满足以下三大特点的才能称为“纯政信”项目:
①融资主体和担保主体的控股股东是政府或者政府部门。
②风控措施中应有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作为债务人的债权抵押受让。
③资金款项用途为民生用途(例如路桥工程,河道治理、修建公共设施或者棚户改造等)。因为参与市场化的程度不同,搞基建的是我们说的纯政府平台,还有一部分是以盈利目的转型的市场化企业,称之为类政府平台。
2.看当地政府的财政水平。
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用途一般是路桥工程、棚户改造等,属于民生工程,背后是地方政府,关系密不可分。还款来源除了政府融资平台的资产性收益,当地的财政收入是还款来源的终极保障。政府融资平台的所在地财政收入(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越高,负债率和债务率越低,项目 率越低。
3.看融资方的主体评级。
政府融资平台评级越高,意味着该企业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越强,发债融资成本越低。政信定融项目中,政府融资平台的主体评级最高可达到AA级。AA级表示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 风险很低。
4.看融资方的净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净资产。
即股东权益,它反映了公司的自有资本。当股东权益小于零时,公司就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相反,股东权益金额越大,该公司的实力就越雄厚。负债率越低,表示公司的偿债压力越小。
5.看融资方的债券规模和银行授信额度。
目前政府融资平台的大部分融资贷款仍来源于银行贷款和城投债,有部分贷款通过信托、资管机构融资。只有少部分通过定向融资工具融资。一般AA级的政府融资平台,都会有数亿甚至数十亿的银行授信、以及数十亿的城投债规模。
6.看增信措施。
政信项目的担保措施一般包括发债主体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实物抵押和应收账款质押。
(1)保证担保,一般是关联的政府融资担保公司或者城投平台公司进行第三方责任担保。
(2)土地抵押方面,用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是政信信托常见的风控措施。
(3)应收账款质押,被质押的应收账款一般为融资方承接政府项目所产生的政府欠款或者城投之间形成应收债务。对于增信措施,特别是政府融资平台担保,一定程度上会增强项目的保障力度。
总结: 选择政信,就是相信政府不会 ,城投公司承担着地方政府的基建和融资。在现阶段,外贸、消费、基建,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基建发展是永恒不变的,基建职能中,地方政府承担了最为重要的角色,国家不会轻易允许地方政府发生 等事件。政信类项目的收益一般是8%—10%,它更适合风险厌恶者配置部分资金,财富越多的人,越应该重视资产配置。而不是仅仅只盯着股市或者基金。
第十次买标债:附城投第171次正常收租
这次收到了前年买的两年期的非标城投回款,已经是累计171次正常回款。
以前个人在这个区域投的是最多,这次回了20个W后,在这家上依然还有115个W待收。据我们线下了解,这个区域依然还有机构资金在进,即使是非标类的城投债权,都还好。
这次是第10次买标债,累计第55次买城投债;
标债跟非标比起来就更踏实多了,也更合规多了。它主要拿去买的都是可以随时在上交所、深交所或者银行间市场里面随时可以流通变现的城投债券。
而且不得投资非上市类的非标股权或者债权。
有了这两条之后,它持仓的底层资产城投债券是可以随时变现,这种最终最坏的结果买的上市的城投债券出终极风险,即使真出终极风险,债券也是可以打折卖掉的,然后就是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达不到预计的基准业绩,盈亏自负。但它很难出延迟还的流动性风险,在到期之前,随时都已把持有的债券在交易所里面变现卖掉。而且要指望上市了的城投债券要出终极风险的几率还是很低的。标债资管一般至少要配置四只及以上的城投债券,类似基金的持仓组合一样的,可以分散持仓债券的风险。
标债资管对不能随时变现的非标类资产端额限制都非常的严格,因为它主要拿去买指定区域内的城投债券,城投债券几乎没有以可转债的形式存在的,把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券也排出后,实际产品的风险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一般的收益率能高点的公募债基,要么是配置了最高比例高达20%的股票,要么就是大量配置的可转债或者可交换债券,但大量配置了可转债的债基,实际上股票型基金或者混合型债基没啥区别。我们主要买的标债资管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定期开放的纯债基,并且是主要拿去买城投债券的纯债基。
而且它的投向只能是合同指定区域内,像山东和江苏区域内的城投债券,可以进一步的锁定投资范围,控制风险,买的债券主要也是AA级为主。
像最近的村镇银行的互联网存款取款难,实际上就有些类似遇到了流动性风险,银行放出去的贷款都是固定期限类的,它没法做到叫借款人随时还钱,随时把债权变现,而且想打包卖债权时,非标类的债权也很难评估它真实的价格,一旦遇到大量的储户要提现,就容易遇到流动风险。至于其它非标类的,出流动性风险的几率就更高,其它非标类的,就以前的非标城投债权类的能好些,非标地产、普通工商企业类的债权风险就更高了。但最近证监会已经连续三次发文,通过金交所做的定融类的非标已经跟散户无关了,不允许小散户再去参与了,所以只有非标转标。
以后有城投回款或者是新的投资时,个人再尽量脱敏后实盘分享给大家。
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
城投债期限缩短,部分政信出现暂停,政信且做且珍惜
资产荒从前年就开始说,然后政信项目依然有,只不过真的没以前多了,纵观这两年政信项目,缩减极度严重,收益降到最低6%起,不是一刀切,是逐步再变!
【为何城投不怕借钱?国家统计局: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8%!】 项目缩减中!控制债务,后续再降成本是必然,现在存量政信项目且做且珍惜!上段时间也是有讲过一篇文章 【15号文与降准,正确解读,突破传统思维赚钱的时候到了!】, 自从15号文出来后加上降准,收益就有所下降趋势,另外城投公司项目也在逐步压缩中,存量项目募集完成后基本不再新增。
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多数省份的城投债券发行期限呈现下降,发行期限平均缩短约0.6年。 这是根据我们持续跟踪的全国1,900余家城投企业2019年以来在公开市场的债券发行期限得出的,我们以每半年为观察窗口计算不同省份按发行规模加权平均的发行期限。我们还发现,这种短期化趋势并不只是出现在某些局部区域,而是呈全国化态势。在典型的24个省份范围内,除少数省份,其他区域在过去5个观察窗口内的债券发行期限均有所缩短。
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不匹配,导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为弥补这一部分资金缺口,城投公司应运而生。根据国发〔2010〕19号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由于城投公司成立的主要目的即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 社会 发展筹集资金,为扩大其融资能力, 地方政府曾通过注入货币资金、房地产、国有企业股权、土地(包括储备地、划拨地及出让地),以及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的方式,对城投公司进行资产性支持。 通过上述注资,一方面可以快速降低资产负债率,避开部分银行贷款对于城投公司债务负担不得高于70%的红线要求;另一方面,注入的资产可以用于城投公司的抵押贷款,进一步提升城投的融资能力。
高收益的政信债,是因为政府极度缺钱吗?
政府缺钱是正常,但不是所谓的资不抵债!因为经过上级财政拨款或银行等放贷,短期是无法实现的,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是比较着急的,对比长期低成本资金,短期高收益的资金成本要远低于长期的,所以高收益的政信债目前最长期限也就2年期,很多还要求合同条款增加允许提前还款。
201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促进基建补短板,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政府和 社会 资本合作(PPP)也得到不断完善调整。以上措施为地方政府的正常基建投融资拓宽了道路,也为政信类信托项目的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刚接触政信债投资的朋友在学习政信债产品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明明是政府融资,却能给出9%左右的收益。花这么高成本融资,为什么不找银行贷款去?
其实,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是非市场化运营的国企,其主要职能就是为政府进行融资,所以信用远超一般国企。其融资体系相当丰富,融资渠道也非常多,包括银行、发债、保险、非标等多个渠道。
这些融资渠道各有特色,政府平台公司充分利用各渠道优缺点,搭配长周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阶段灵活运营,搭建 健康 、稳定的融资体系。
这期小哥给大家介绍一下政府平台的融资体系有哪些,政信债在其中是什么样的角色。
投资者对政府的信用有一定的认同度,这是投资者买政信类理财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这几年地方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后续依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依然很大。
我们很容易有个误区,那就是政府融资只通过政信债来募集,其实不是的,只是因为我们接触到的只有政信债而已。
实际上,政府平台大部分的融资都是通过低息发债、商业银行贷款、保险公司融资、非标融资来完成的。其中我们接触多的政信债只是通过金交所非标融资的一小部分,所占比例非常低。
融资的主要手段、成本、期限
1、利用土地做抵押向银行贷款。
这一类的融资手段在绝大多数政府平台中都是借款的大头。
这类贷款的资金成本一般在7%左右,其实很多区县级地方的政府平台是没有评级的,他们很难公开发债,地方上要举债,主要就是靠政府平台从银行拿贷款,尤其是在当地有营业网店的银行以及本地的村镇银行,这些输血政府平台的比较多。这类贷款一般要占到地方债务的一半以上。
2、公开发行债券进行的融资。
发行公开/私募债券的融资成本其实比银行贷款、信托都低,一般利率在3~7%之间。这类融资渠道的占比要看当地的经济实力了,经济越好的地区占比越高,经济差的地方甚至可能没有资格发债。
公开发行的债券属于标准化资产,发行的债券可以在银行间交易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公开流通买卖。所以经济好一些的地方政府会打造几个信用评级高的发债政府平台发债,而贫困地区则很难通过发债来进行融资。
3、从保险公司拿贷款。
走这一类通道的资金也有,它的融资成本跟银行几乎差不多,因为险资本身资金成本低,而且期限长,投放到政信类项目上的期限也很长,而且一般资金量比较大,也是一个很大的金主。
4、非银行类的非标贷款。
银行的贷款其实绝大多数走的也是非标的通道,就是说,银行把钱借给地方政府平台的债,它不能够在银行里或者证券交易市场里面公开买卖交易。能在银行里面公开交易的那种就是标准资产,比如北京债、四川债那种。
非银行类的非标借款主要就是:信托,定融,融资租赁的融资。同一家政府平台从这三个的通道上获得的融资特点就是成本稍高,占比低,期限较短,基本在两年以内,极少数有三年期的融资,对比其他渠道而言,非标准化融资的限制较少,往往在地方政府平台融资体系中起着“备胎”或“润滑剂”的作用。
政信债就属于非标准化融资,一般地方政府会通过信用评级高的政府平台公司发行信托产品,再通过其子公司(相对资质较弱)发行金交所产品,实际上最终实控人都是地方政府,两者产品安全性不分高低。
如今政信债收益逐步下降,存量项目募集完成后不再新增备案,部分政信项目出现暂停进款,受15号文影响在逐步观察市场 【这个文件要整死城投?城投不死,只是在凋零!】
政府平台融资最终去向主要就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项目,比如老城区翻新、新城区建设等。这种项目动不动就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成,尤其是新区建设项目,前期投入都是巨大的。
只有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土地价格才会起来,招商后政府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样各类企业以及商户逐渐落住新区之后,人气带来新区的土地价格上涨,从而达到良性的循环。
一个大型基建项目不同阶段,需要的建设资金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时期使用的资金量也不同。如果项目一开始就找银行贷款,一次性借最长期限、最高总量,必然会造成资金的站岗。
所以政府平台会充分利用融资体系中各渠道的优缺点,各种长期、中期、短期的资金,各种低、中、高成本的资金全部都要用上。
以长期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公开债为主,配置中、短期的信托、资管、金交所资金去补充项目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整个基建项目的资金安排充盈并且成本最优化。
这就不奇怪为什么政信债金交所的产品能达到9%年化了,毕竟对比银行贷款,这笔资金虽然成本高一点, 但期限短、限制少、融资占比也低,在关键时候,可用于周转和提高资金流动性。
政信类项目主要是地方上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间战线比较长,很多项目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完成之后投入使用或者招商才能产生收益。 巨额的前期投入以及项目各个阶段的建设都需要不同的资金量,这就会产生有的阶段需要的资金量大,有的阶段需要的资金量少。
前面说过,银行的资金虽然便宜,但是期限一般比较长,那么在需要资金量较少的阶段中,就会造成资金的闲置,这其实会更加提高资金的成本。
所以, 一般政信类项目是各种长期、中期、短期,各个渠道的资金都要用上。以长期低成本的银行贷款、公开发债为主,配合部分中短期的信托类资金,然后再用短期定融高成本资金拿去补充项目资金的流动性周转。 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政信类项目,定融更多的是作为融资手段的有效补充,整体融资成本会严格的控制。
而且对于一些成本较高的融资渠道,例如金交所、资管产品,地方政府平台还会要求项目的摘牌方贴息。
最后说两句,了解清楚地方政府平台融资体系的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政信投资产品的风险差异。
我们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需要结合地方经济、融资方实力、担保措施等多项情况,再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以及资金规划、目标收益等做好匹配。
标签: 咸阳新控应收账款城投债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