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22年能投非标的信托政信产品吗
2022年不能投非标的信托政信产品。2022年政信定融不能投资,2022年已过大半,政信定融从5月份某交易所暂停合同存证业务开始,到各地开始清理各种伪金交所,再到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各种政府非标融资 、以及某省市的定融被官方喊停,2022年政信定融不能投资。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信托——将从“影子银行”走向何方?
10月的第一个工作日马上来临,这也意味着2020年剩余不到2月时间,2020年,不仅仅对信托行业,更多是整个资管行业都是一个转型元年。而转型便意味着 信托“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
熟悉笔者的朋友都了解资管新规的颁布,笔者一直将其定义为资管行业的转折处,而在今后的日子更时至今日都是资管新规的执行、落实和细化......
不仅仅是信托机构,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有共同特征央企信托-13号淮安非标政信:顺经济周期性。所以各位,"影子银行"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贬义词“。只不过是信托机构在特定时期承载的特定使命。回顾我国信托发展史,在改革开放初期,信托机构当时的 历史 使命便是吸引外资,(当时信托机构的名字都是清一色的XX国际信托)。可以说早年的信托和银行在很多职责和内容上都是重复、共通的,也正因此,信托是我国金融体系内最具混业经营特色的机构,时至今日,信托是唯一可以横跨资本、货币、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
而所谓”影子银行“正是反映了"类信贷"业务是信托机构的主流业务。即是时下常见的非标业务——信托贷款、特定资产投资等债权融资类业务。
类信贷业务的盈利模式也正是”利差模式“——以融资方融资成本与投资者收益的差额部分为收入来源。而房地产信托、政信信托、通道业务更是当时信托行业的”三驾马车“。
彼时是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也正是信托行业的黄金10年,而我国号称”基建狂魔“享誉全球,在全国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城投平台也是各大信托机构的常驻伙伴。值得一提的是通道业务,这得得益于信托牌照的独到优势,银行资金必须借道信托才能投向一些受限行业。而通道业务利差有限且透明,欲增长利润,唯有扩大规模一途。
信托者课堂央企信托-13号淮安非标政信:在彼时,信托也算是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是在刚性兑付、资金池运作下,保本保息就是信托的代名词,曾经一度信托深受高净值人群热爱。
那么,为何不能让刚兑模式一直持续下去??
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而“地产+城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托更深层次的发展要求,尤其是通道业务,有着明显的乱加杠杆、多层嵌套、资金去向不明、监管主体不明确的弊端,加之资金池运作的刚性兑付模式,在短时内隐藏了风险、投资者本息得到了兑付,但同时风险会不断转移、累积却不会凭空消亡,假以时日,必是大患。
由此,这正是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面世,其核心要旨: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如信托——受人信任、代客理财。监管政策便是“去杠杆”、“去通道”、"去嵌套"。手段是"去资金池运作"、打破刚兑,而发展新业务的核心是“净值化管理”。
转型是势在必行的,这前后也分两步:其一,压缩传统业务规模;其二,鼓励、引导、发展新业务。
在压缩传统业务这一块,首当其冲的便是通道业务。这一现象从2018年就开始了——每每由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披露的季报、年报,近年来都有统一规律:整个信托行业的受托资产规模下降,尤其是通道业务——从2018年22.7万亿下降至今日的21.28万亿。
其次,便是房地产信托,自2019年5月,银保监会颁布23号文,强监管金融机构违规为房地产行业输血、对该类信托额度进行余额管控、直接对数十家信托的房地产业务进行窗口指导。一系列的监管举措出台,使得房地产信托规模大减,而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恒大事件”再结合前段时间的房地产新规之四三二,笔者将该事件视为一个行业信号——非标地产业务还能持续多久??
接下来便是政信类信托,该类业务最显著的变化便是在今年,2020年上半年各地纷纷要求下属城投平台降低融资成本、并且置换隐形债务。具体内容可参详浅谈信托转型之现状。
从2018年末的不良资产 规模为2221.89亿元,信托行业风险项目个数为872个,信托资产风险率为0.98%至2020年1季度末,信托业风险项目个数为1626个,信托业资产风险率为3.02%,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6431.03亿元。而2020年第二季度更是没有披露不良率等相关数据。
诚如笔者所说,不少创新之举更多是为了迎合目前的监管,目前行业的真正创新之举当属信托产品估值体系搭建,尤其是非标产品的估值指引。就在9月末,业内已经有9家信托机构作为首批试点机构 签署了估值试用意向协议,由此开启中国信登与中债估值中心信托产品估值业务的合作,参与试点信托公司将于今年9月底开始通过中国信登向估值合作方报数。另据了解,首批估值结果10月底推出,随后将逐步向全行业推广,争取早日实现行业全覆盖。
该次合作将弥补信托行业第三方公允估值的空白,建立统一的第三方估值体系是信托产品规范化、标准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信托行业实施净值化管理的核心所在!!!
一点愚见,仅供参考!!!
相关推荐:
浅谈信托转型之现状
时事篇:近一周发生的信托事
信托非标的那点事儿
定融政信在什么平台购买
定融政信在政府的各类融资平台(地方国资委控股)融资平台购买。
定向融资也一样具备国家的监管和符合法律文件的要求。政府对投资者的每一笔投资都直接签署合同,并出具确认函且加盖公章。受法律监管与保护,安全性毋庸置疑。
政信项目是受公众监督融资的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发行的,地方政府平台并不会跑路,但国家也不会出台相关措施来强制地方政府平台按时还款,如果出台这方面的相关规定,那么就与2018年出台的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相悖了,融资也是需要市场化,遵循市场规律的。
【拓展资料】
政信定融(政府平台定向融资计划)就是指政府城投平台以一定的抵押物或质押物或其他平台的信用担保为基础,面向市场上的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用于该平台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或特定的项目中,并且按照合同约定期限给投资者还款付息的一种直接融资类产品。
以政府信仰作背书,政信项目共有四种:政府债、城投债、政信信托、政信定融。政信项目的融资方一般是政府的各类融资平台(地方国资委控股),政府融资平台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等。
政信类一般对应的是债,主要是地方政府平台发的债。你可以把政信债理解成底层资产,就跟网贷平台的底层资产是车贷或者房贷等一样,政信类的债就是各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的钱,真正的地方政府平台一般都是当地的国资委或者财政局直接控股。如果是直接参股和间接控股的,它的政府信用都要大大减弱,至于那些间接参股或者下属N级子公司入股的,这种意义就更小了。
特指定向融资,也就是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它的资金一般走的通道是各个地方的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项目在交易中心备案后即可以发行,属于场外交易,一般对应的也是非标资产。这类非标准化资产一般主要是基于对用户的需求,而开发出来的非标资产,它的起投门槛可以比较低,一般十万就可以起投,甚至有些胆大激进的还有五万起投,但那类的风险一般都不低,只有很多饥不择食的民企债才会发行起投只需五万,甚至期限短于一年产品。比如我们以前投网贷时,因为不懂,贪收益投过一些起投门槛很低的金交所产品,那种风险其实就很高的。
为什么要加一层信托计划投资债券
加一层信托计划投资债券央企信托-13号淮安非标政信,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监管要求压降融资类信托;
二是部分传统政信信托出现逾期,而城投债保持着刚兑,全市场无一例未兑付记录;
第三,非标转标央企信托-13号淮安非标政信的监管要求。
城投债信托是以认购地方城投平台债券形式发行的标准化信托产品,底层资产是城投债。
非标政信是什么意思?
政信金融类它属于非标资产,它的垫付顺序要在公开发行的城投债券之后,因为公开发行的债券一但 后,全国人民都知道。非标类政信 的一年估计也就是几十起,但是全国有一万多家政 府平台发过非标,发行中的非标类政信债估计十万个都不止,所以非标类整体 的几率还是很低的,而且 的绝大多数还是集中发生在贫困地区,其它地区都是 的都非常罕见,而且这些 一般也都被快速的解决掉关键点1:政信是什么?
政信就是基于地方政府的信用;
所谓政信债,就是基于地方上的信用发的债。
关键点2:政信包括哪些?
广义的说凡是基于政府的信用发的债都是政信债,包括背靠国家信用发的国债和政策性银行的债;背靠省级政府发的地方债;还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背靠地方上的信用发的城投债等,甚至又有一些地方上搞的PPP项目等等都含有政府的信用。
狭义上的政信债,更多就是指城投债,也只有城投债的收益能好些,所以才有研究的意义。背靠国家信用的国债、政策性银行发的债,还有背靠省级政府发的地方债,这几大类收益率只有3%左右,闭着眼睛买就行,没有研究的价值。
因为区县市级政府不允许直接出来举债或者出来做担保,所以他们更多是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出来间接举债。
关键点3:城投债分类
按承担的职能,主要分城投、交投、旅投、园区投。一般情况下,城投是老大哥,交投是老二,旅投弱一些,园区投就要看更深入细看。
按发行方式,公开发行的城投债券类和非公开发行的私募债。
按是否可以随时在场内交易,分标准资产类城投债券类和非标准类的城投债权类。标准资产类的城投债券类风险很低,整个历史上也就只有五起左右技术性 的,解决时间都在半个月以内;非公开发行的城投债权类的,全国有一万多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类的公司,每年有个几十家发生负面导致技术性 的,解决时间快的个把月,短的半年内,长的超过一年甚至三年。
但是,同一家融资方,城投债权类的非标比标准资产收益率往往要高1.5-2个点左右,同样的融资方实际风险差异也很小,在有非标的情况下,目前就没几个投资人愿意去接受标准资产类的城投债。
关键点4:为什么会买政信债?
主要还是看中它的性价比。
跟其它债权类的资产来说,城投债的风险它毕竟是背后地方上的信用,他的风险比普通工商类的、个人信贷集合计划类、地产类的还是要低很多,尤其是终极风险低太多了。
除了风险上的考虑,另外城投债权的收益也还行,一般好点的区域也能有八九个点收益,再好一些的区域只有六七个点,顶好的区域只有四五个点,即使是顶好区域的四五个点收益,它也比银行理财收益率稍微高点,而且风险说不定还能更低点,所以不同层次的城投债都还是比较受欢迎。
另外就是,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国内好点的投资渠道实在是太少了,每天都在为生活而奔走忙碌,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基金和股票上,即使是有时间精力的,实际上亏损的几率占比也很高。投政信虽然也有风险,但风险比玩基金股票,比自己出去创业的风险低多了。
都是哪些人在买政信?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过, 到底都是些什么人在买政信没?
像整个政信非标类的,无论您是属地化的,还是非属地的,或者走信托类的也罢,它都有比较高的起投门槛,哪怕是十万的起投门槛,基本上就能把国内80%的人都刷掉了,因为绝大多数人连起投门槛都达不够。
而政信非标类向散户募集的这种模式,因为它不允许公开宣传,虽然最早的城投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公开债,实际上城投大量兴起的时间还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此后才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的。2008年之前,即使有城投,因为各个地方当时的财政实力有力,即使想用城投搞招商引资,也很难融到钱,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很多老百姓连属于自己的首套房子都买不起,还买个啥政信啊。2000年左右的时候,我们当地当时搞了波国企 潮,单位垮了后,单位的宿舍房廉价甩卖给员工的价格就两三万块,但很多员工买房子的钱都掏不出来。还有当时一次性缴一万多,退休后就能领养老金的,连养老金都缴不起的也比比皆是,以上说的还是当时的主要工薪阶层,居住在乡镇上的普通老百姓就更别提了,当时能攒钱在农村修个小洋房就是天大的喜事,哪还有钱买您啥城投,即不懂,也没钱。实际证明也是,你要是在2000年左右花几万块钱买一套房,现在还不值它几十万,20年的时间小翻了近10倍;当年花一万多一次性缴的养老保险,哪怕是现在一个月领一千多,那性价比也是高的不得了,所以很多事物的产生,它都是有它时代的特殊性。
现在不一样的,现在只要有稍微稳定的工作,或者自己当个小老板有稳定收入的那类人,大部分都已经有自己的首套房,也买了社保了;有了房子和社保后,如果还有多余的积蓄,这些人他就会想办法去找投资的途径,你把东边的渠道给他停了,他会去西边的渠道玩,但无论是去东边玩还是西边玩,最后剩下的,都是聪明且理智的投资人,才能持续稳定的赚到钱,胆子越大的那部分人,虽然可能会获得短时间内的成功,但长期看,胆子越大的人,盈利的几率越小,当然这类人成功盈利的能力也越大;胆子越小的人,盈利的几率能高的多,这类人几乎也很难获得较高的回报。
政信主要的认购人实际上主要还是城投公司所在的属地老百姓在买,我们接触了解过的小区域超过10个以上,实际上政信非标类的大部分额度都是被当地属于特定对象或者特定场所的老百姓买走了,因为城投玩了很多年了,老百姓以前买自己当地的赚到钱没亏损后,尝到甜头后,很多人就只认他自己本地的产品,估计是跟地域缘故有很大关系吧,那些人连比自己当地更好的旁边区、县、甚至市级的城投都不认,这类人属于大多数人,这些人不仅对自己当地的城投很熟悉,而且这类人连当地leader的家住哪里都清清楚楚,甚至很多估计就住在同一个ZF大院里面,所以他们觉得踏实。
政信有个非常明显的圈子,圈子外的人很难了解到圈子内的信息,一般圈子外的人如果不是因为信任某某某,估计也很难相信政信圈子内的东西;本身就在政信圈子内的人,因为比较了解圈子是什么情况,这类人买的是多,甚至有加杠玩的;当然圈子内也有一部分比较保守的人对风险极度排斥,就不看好政信这玩意,认为它有风险,本身这玩意也并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的。这玩意人各有志。绝大多数玩政信的人也就是有个几十,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身价的人,过亿身家玩政信的都比较少,尤其是身价数亿,数十亿的那种,那类人往往就看不上您这点收益,跟着知名风投机构跑去玩股权投资,去押注很多将要上市的公司去了,押中了翻倍甚至数十倍,押不中的,也不见得就血本无归,身价越高的人去玩风险越高的品种时,也越承受的起这类的风险。当然我们这边的读者些,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有条件去玩这些高风险的品种、因为我们身价太低了,真有好的股权投资项目时,几乎很难轮到我们这些人。
人啊,贵要有自知之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切勿入羊群效应,盲目跟风。
我是乐山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
标签: 央企信托-13号淮安非标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