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SY一般债权资产收益权项目】
【要素】本期规模1 亿(分期发行),12/24 月,自然季度15号付息
【起息】打款到账当日成立并起息
【收益】【收益】12个月:10-30-100万:7.4%-7.5%-7.7%
24个月:10-30-100万:7.6%-7.8%-7.9%
【用途】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亮点】
【融资方】江苏XXJK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10亿元。由SY县人民政府出资,出资比例 100%。融资方是由SY县人民政府批准,SY县人民政府全资控股的国有独资企业。融资方征信记录良好,资产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的履约能力。
【担保人】江苏XXTZ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由SY县人民政府出资,出资比例 100%。担保人是全国百强县重点单位,征信记录良好,资产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的履约担保能力。
【江苏SY】YC2021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617.4 亿,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51.0 亿元,同比增长 12.7% ,增速列全省第 2 位。2021 年,SY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3.9 亿元,同比增长 9.6%; 其中税收收入 27.1 亿元,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为 79.94%,公共财政质量较高。
其他优质项目推荐:
【网易支付实名认证能更改吗?怎么改】
网易支付是网易公司为方便广大用户在网上交易即推出的一款在线支付平台,同时还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在线充值、交易管理、在线支付账户管理、提现等相关服务。那么,在使用网易支付的用户有个疑问就是进行过网易支付实名认证后,还能不能修改,可以修改的话,要怎么修改?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使用网易支付可以进行商户收款、付款及营销产品,还可以进行移动支付、扫码付、快捷付等。网易支付只有在实名认证后才能进行网络支付。网易支付实名认证是需要对申请人的一种身份识别,对用户身份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在同一时间进行核实的服务,用户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和一张已经开户且银行卡与证件名一致的银行卡,信用卡和存折除外。
很多用户在进行实名认证后,发现自己的信息已经被注册或者是想要更改实名认证信息,这种情况可以吗?实际上平台为了用户的账户安全,早已提出过已提现过的网易宝账号只能使用以前提现成功过的银行卡进行认证,防止被其他人实名后修改了真实姓名。所以说,网易支付实名认证一旦成功后就不能进行更改或取消的。
蚂蚁金融云融入阿里云智能:巨头的深意
摘要
◎融合的生态逻辑
◎一个更为完整的阿里云智能
◎超级协同之下
阿里集团今晚发布了2020财年Q2季报。零售市场移动月活达7.85亿,年度活跃消费者达6.93亿,营收增长40%。利润与货币化等指标同样可观。
不过,此刻,夸克君想提醒外界关注阿里集团近期一项非常关键的整合举动。
那就是,原本作为独立版图的蚂蚁金融云,已并入阿里云智能,与后者金融云融为一体。
长看,这一动作可能不逊于阿里集团淘系的整合。甚至会成为阿里未来财报更大的亮点之一。
你知道,蚂蚁是一家定位于Fintech的平台企业。金融云本是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此刻与集团云智能合并,一定隐含着面向未来的战略考量。
事实上,上周,一条消息已间接传递上述信号:一周前,阿里云智能事业群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数字政府、金融云、新零售、中国区域四大业务部升级为事业群。此外,国际业务重心已转向东南亚。
这意味着什么呢?夸克君今天就给出一个粗略分析,初步结论如此:
一、阿里云智能正加速成为整个生态2B入口与支撑体系。未来所有业务都会跑在阿里云上。
二、金融业数字转型将成为下一阶段角逐高点。
三、阿里“商业操作系统”要素更加完整,整个生态协同效率更高。
四、阿里成长性与新一轮估值的利器。
融合的生态逻辑
关于第一、二方面,需要提醒一下,年初,阿里集团CTO、阿里云智能总裁行癫在北京云栖峰会上做过如下强调:
1、未来将聚焦三大场景,数字政府、金融云、新零售。
2、目前阿里60~70%业务跑在公共云上,未来1到2年,100%跑在上面。
3、阿里未来所有2B输出都须通过云智能,包括金融云、钉钉、新零售核心技术、产品。
显然,此刻可以说,阿里云智能组织架构调整,蚂蚁金融云融入其金融云业务版图,就是年初既定战略的落地。事实上,之前钉钉已融入云智能。
不过,仍还有些疑问。比如:合并确实合乎云智能作为集团2B基座定位,为什么不让蚂蚁金融云保持独立,只是跑在云智能平台呢?这是否会弱化蚂蚁竞争力?
其实都挺复杂。
这一动向更多出于化解金融业数字转型进程中的挑战。这是一个壁垒深深而又充满巨大空间的行业,需要站在更高维度,以更为完整综合的力量、更强的毅力与耐心建构场景。就是说,阿里出发点,仍还是以客户、用户为中心。同时,这也是阿里集团对于未来整个行业竞争压力的化解。
蚂蚁金融云胜在原生性、行业维度更专业。此外,它的技术积淀也非常深。在阿里云诞生之前,外界提到阿里技术竞争力,几乎就等于围绕支付宝体系建立起来的竞争力。即便截至目前,蚂蚁在创新支付技术、AI、区块链等许多领域也是引领全球,并积累许多专利。
不过,如果继续独立构建基础设施,除了技研投入大、时间周期长之外,面对整个行业,独立的技术与商业要素恐怕远不够完整。此外,持续的监管压力之下,一些环节它也很难直接涉入。单独依靠蚂蚁拓展整个行业的金融云服务,可能充满许多不确定性。
蚂蚁核心板块的运营,本来就依托阿里集团。比如支付宝与集团泛电商生态根本无法割裂。同时,我们看到,蚂蚁2017年从techfin走向fintech、全面开放之后,它构建的许多场景,本来也与阿里集团无法切割,甚至就是双方的协同与整合。
举例说,之前,蚂蚁的智慧城市场景构建,几乎就是以支付宝为核心,融合自身与阿里集团生态要素的整体解决方案。就是说,蚂蚁关键场景的构建,仍建立在阿里整个生态维度基础上。
如此,这里就有一个大的组织协同与结构化难题了。
阿里集团有独立的2B版图,它的场景丰富度、渗透的行业门类,远高于蚂蚁。而它自身的技术与商业要素,以及所能整合、协同的资源,同样多于蚂蚁。
在金融云基础设施锻造层面,两者如果全面独立开挂,会出现较深的博弈,还无法脱离比较深的关联交易。蚂蚁离不开阿里集团以及阿里云智能,又要在面向整个行业的金融云服务上竞争。
蚂蚁虽能借fintech定位消除许多监管压力,建构更多场景,但越开放,就越会与阿里集团出现更多博弈。
阿里云智能下的金融云,在金融领域专业维度上,不如蚂蚁,原生性也弱于蚂蚁,但底层技术基础架构的普惠性与普适性、产品与方案的完整性、平台开放的多样性、场景建构的多元性方面,当然还有所能整合的生态范畴,持续投入的人力、资本、面向未来的意志,阿里集团恐怕更甚。
这里面当然也有双方商业模式的作用。年初,行癫确立了阿里云智能的核心定位,也即“练好内功被集成、不做Saas”。而蚂蚁金服如果独立耕作金融云,又有诸多独立的应用,包括无法与阿里集团分开的应用,也会出现矛盾性。当然,相比2017年以前,蚂蚁的开放行动已消除很多被动。
更有消除敏感压力的价值。要看到,阿里云智能显得比蚂蚁金服带有更多中性气质。
这一维度之下,金融云并入阿里云智能,属于双方基于服务客户与用户的整合动向。
竞争维度:一个完整的阿里云智能
另外一个维度,就是行业竞争。金融云服务的挑战面,不仅在于金融机构阵营自身的保守型与变革动力,更有竞对们的壁垒。
你知道,几年前阿里提出过“去IOE化”。这是面向数字经济时代建构不同ICT基础设施的动向。当时,一些人很快骄傲地罗列出IBM、甲骨文、EMC等巨头在传统金融业的根基。中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几乎全被捆绑。
这种局面与金融业自身特性胶着一起,形成了长期不易破除的行业壁垒。这种局面确实不完全是金融业本身问题所致。局部被绑架太深,单靠自己无法超越现状,必须依赖更多市场化的力量,尤其是新兴的fintech们。
当然也有一些有利的因素:
1、金融业自身的数字转型意识清晰、明确起来。行业共识已经形成;
2、区域国家与市场对监管、数据与服务器在地化的要求,当然更有大国博弈下技术自主、金融安全的强烈诉求。由此,格局开始逐步松动,甚至开始瓦解。蚂蚁与本地方案商开始参与更多,这确实是一个过程。
但这并不意味着蚂蚁就能渗透更多。IOE代表着多种不同的力量。它们的垄断特质在于山头分立,各自形成许多方案孤岛、数据孤岛,必须有一种更新的协同的机制超越并打破它们。
破除这种壁垒,必须依靠长期的积淀,不但每个环节的要素与能力必备,还需要建构开放的机制。否则,最后你会沦为新的中心化组织。
蚂蚁强大,但若没有阿里集团20年来的整体资源,尤其是阿里云智能10年来在底层技术、方案上的沉淀,不可能实现目标。
而对手也不止于IOE代表的具体体系。还有更多新的参与者。包括华为、平安集团、腾讯、百度以及诸多新的中型的玩家。这个领域注定不会是少数几家通吃的局面。
如此,就既考验你的自主能力、全球化的整合能力,也考验你的商业模式与技术价值观。此刻再去体会行癫年初为阿里云智能确立的立场“被集成、不做Saas”,就有更深的味道了。它意味着阿里云智能面向未来关键场景的路径选择。这应该也是阿里集团的重大变化。
蚂蚁金融云融入阿里云智能之后,与蚂蚁深度协同,面对诸多竞对,它们就拥有如下竞争力:
1、原生金融云;
2、更为完整的基于数据智能的方案、平台;
3、更大也更丰富的场景;
4、更高的品牌号召力;
5、更多资源……
阿里云智能早已是全球第三、亚洲第一的云智能平台,依托阿里集团整体生态,在拓展中国乃至全球金融云市场,会更具优势。
那么,还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会弱化蚂蚁估值?
这个容易误解。金融云融入阿里云智能,不等于后者取代蚂蚁建构金融云的能力,更不等于蚂蚁技术融入阿里云智能。
应该这么说,本质上,蚂蚁金融云迁移到阿里云智能平台,并且作为建构金融服务场景的核心要素了。事实上,前不久,我们看到,包括蚂蚁分布式中间件SOFAStack、关系数据库OceanBase和一站式移动开发平台mPaaS三套系列产品已率先上线阿里云智能官网售卖。
阿里云智能是一个更大的系统集成商角色,主导着阿里集团金融云场景与对外输出,更近入口、出口的新型渠道价值。有了蚂蚁金融云要素补充,它的双中台战略会更加突出。
这并不妨碍蚂蚁持续扮演金融云底层技术与方案的沉淀者。跟新零售领域一样,阿里云智能设有新零售事业部,但也不会取代淘系以及各个单元内部的技术与方案沉淀。
这反而会给蚂蚁打开更多商业机会。而且还会让它将更多精力聚焦在服务机构与用户层面,侧重应用与生态体系。这里面会有明显的成本效益。蚂蚁反而可轻装上阵了。
唯一的难题是,蚂蚁接下来可能需要进一步更新自己的叙事策略,清晰描述商业模式与差异化竞争力,展现这种变化创造的价值与成长空间。确实,让外界一下看清不那么容易。
超级协同之下
不过,在夸克看来,这一动向的,不是行癫年初确定的阿里云智能定位所致,而是阿里集团一个较长周期的战略协同。
刚才已提到,蚂蚁许多业务本来就与集团之间无法切割。许多业务也曾不断整合。尤其是口碑部分。此前,人口红利效应显著的周期,双方独立运作,尤其蚂蚁独立壮大成一生态,甚至与阿里集团之间出现一定博弈,确实也符合行业趋势与“出淘”的发展规律。
但2015年之后,这种红利弱化,加上IPO后阿里几轮密集整合,已到必须通过挖掘整个生态多样性价值、提升组织力与公司治理来获得成长性的周期,否则它会被效率困扰,陷入“大数定律”的长期考验。
这就是阿里集团过去几年组织架构升级、业务整合、人事调整频繁的核心原因之一。
阿里集团内部调整当然非常关键。但它与蚂蚁之间,无法切割的复杂业务网络,涉及到长短期战略的实现。
当初,受限于蚂蚁独立的法人、背后股权,很多时候,并不能像集团淘系等业务一样做到更高的协同。这个既有业务发展逻辑,也有双方公司治理的独立性问题。过去,阿里集团确实不能过度要求蚂蚁服从它的短期诉求。
但外部形势的变化,迫使双方必须更新协同的关系。刚才已提到,金融业数字化进程进入关键的引爆周期,但只靠蚂蚁的话,在技术完整性、生态以及适应监管等方面会遇到很多挑战。事实上,它最近两年的开放进程,虽有格局,但背后也是压力面的呈现,fintech定位就有化解挑战的逻辑。
而阿里集团绝不可能错失这一场景的关键时间窗口。何况它自身也面临着增长挑战。事实上,两年多来,蚂蚁金服已经持续在支持集团的增长,尤其是体现在支付宝拉新方面。阿里集团用户增长、下沉都离不开它的成效。
但阿里集团必须建构更大的场景,尤其是面向诸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层面的数字转型机遇层面,它同样需要整合更多核心资源。而金融场景不但是个高地,更是影响整个生态闭环的关键,这决定了它与蚂蚁之间必须进一步走向深度协同。
所以,我们看到,2018年,阿里官方公布将确认所持蚂蚁33%股份的权益,一个月前正式交割完成,这一动作标志着双方机制的打通。
我们还看到,原本执掌阿里云4年之久立下汗马功劳的孙权,转岗蚂蚁金服担任COO,旋即任总裁,这里面,同样隐含着阿里集团的整体战略用心,它奠定了组织与经验的保障。
这些动作,跟另外几重动作,其实异曲同工: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行癫以集团CTO兼任该业务总裁;蒋凡统筹整个淘系;老樊统筹文娱;朱顺炎统筹创新业务等。
“经济体”、“商业操作系统”、“协同”之类的话语里,有阿里集团对自身生态的描述与定义,它在建构起多样性与复杂性之后,也在持续不断与复杂性斗争。对于这样一家巨头来说,形成一种一致性与统一性,建立一种开放、共享的协同机制,比其他难题都更重。文化与价值观当然没问题,但要落在实际的运营中,并不容易。
这是我们一直密集关注阿里组织力与领导力变化的原因,同样是我们考察它未来竞争力的关键参照。
今日的整合,事实上也是一次更大范畴的组织架构与业务版图的调整,涉及到超级协同。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2019年云栖大会上蚂蚁总裁孙权一段话:科技驱动金融从离线走向在线,“未来的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没有科技,不能称为金融。没有数据,不能称为金融”,中国内在金融中心今日在北京和上海,未来杭州、深圳会扮演关键的角色。
这与几年来硅谷与华尔街之间的话题博弈、人才与技术流动风向极为契合。
夸克认为,里面有阿里集团面向未来的价值渲染。蚂蚁的开放征程与架构演变,金融云与阿里云智能的融合,整个体系的协同,也是金融与技术的价值融合。
考虑到金融场景的壁垒,这正是我们认为此举价值不逊于淘系整合的原因。它隐含着未来一个长期的阿里集团成长性,甚至涉及到此刻一些紧迫的任务。
比如,阿里云智能整合蚂蚁资源,将金融云列为三大关键场景之一,将有利于2B业务的整体输出与壮大。要知道,越是壁垒最深的领域,数字转型的红利也最丰富。它有利于阿里这种生态形态组织的整体输出。
金融云一定是阿里云智能强力聚焦的部分。你来看一周前IDC首次发布的《中国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跟踪研究,2019H1》报告。
该调研机构表示,完整的金融云市场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基础设施,以及面向金融行业的云平台、云应用解决方案(软件+服务)两大部分。报告重点聚焦中国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
它给出三组数据:2019年市场规模可达9.3亿美元,占整个金融业IT解决方案9%;2019年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预计同比增长40.1%,为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增速的2倍;到2023年,市场复合增长40.2%,2023年市场规模预期达35.9亿美元。
2019上半年,中国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4亿美元,阿里云智能、中科软科技、腾讯、百度、融信云位居前五,市占分别为12.2%、6.7%、6.3%、5.4%,大幅领先。
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行癫曾强调,云计算市场拐点已到。我相信,他的判断里不可能没有金融云商机。
考虑到阿里云智能作为2B的基座,具有明显的市值管理符号价值,这财报发布前夜,系列动作势必成为外界尤其资本市场观察阿里投资价值的核心指引。
另一重背景可能更紧迫。那就是阿里集团正准备重启香港上市计划。有传闻称,最早可能本月底挂牌。两地上市,如此,阿里集团此刻就急需资本市场看到它下一轮成长空间,尤其是阿里云智能的潜在价值,包括差异化竞争力。
此前,阿里云智能北京云栖大会,它已让我们看到不同于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云计算服务商的整体优势。前不久杭州云栖大会上,行癫的演讲主题是《构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寓意不言自明。
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已接近一年时间。这11个多月的变化,既集中体现了阿里2B战略视野、组织力与执行力,更是体现了阿里集团面对数字经济时代建构全新话语体系并形成落地机制的强大能力。
挂牌香港,应该也是阿里集团集中展示这一周期内在变化的舞台。融合蚂蚁金融云服务的阿里云智能,势必将成为外界观察舞台成效的关键单元。
标签: 江苏射阳一般债权资产收益权项目